组织重构:乡村现代化的社会基础(2)
2017-09-12 05:03
导读:2〕党在基层组织主要依靠于村民自治组织,由于自治组织的政治化取向,因而一定程度 上也被政府化。当村民自治无法得到切实贯彻的时候,党的基层组
2〕党在基层组织主要依靠于村民自治组织,由于自治组织的政治化取向,因而一定程度
上也被政府化。当村民自治无法得到切实贯彻的时候,党的基层组织也相应地受到了削弱。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党员数目减少、特别是中青年党员干部的断层严重削弱了党员在农村的
气力。截止1993年底,仅湖北省某个乡的513名村干部中就有230人离职,有些还是支部书记
和村长。〔3〕其他正式组织如妇联,共青团由于自身发展的推动力而主要依靠于基
层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扶助,因而也随着后者的渐趋衰落而衰落。
〖ht5ss〗(二)非正式组织渐趋兴起ァ糷t4f〗
非正式组织指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也没有明文禁止,但在实践中却得到民众认可和拥护
的组织,主要包括家族组织,宗教组织,新兴经济组织等。非正式组织在历史上起着沟通政
府和农民的桥梁作用。革命后政治全能主义对非正式组织作了表面上的切割,切割的代价是
以政治运动取代了秩序,造成了国家与社会的合一。改革后,随着家庭承包制在乡村社会的
推行,国家与社会开始逐步分离,各种中介组织特别是非正式组织应运而生。非正式组织的
兴起充分反映了社会变迁过程中乡村社会寻求历史的稳定感的心态。
家庭组织的兴起除了传统积淀较深的宗族意识形态外,在实践上它得力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实行。但是由于“生产水平前所有地增长了,资源总量前所未有地扩大了,自然屏障胶
所未有地突破了,社会调控前所未有地强化了,文化因子前所未有地更新了,生养制度前所
未有变化了”,〔4〕当前家庭组织与传统的家庭组织固然存在于一定的联系,但也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第一,家庭组织的人际关系依然是血缘型,但是血缘关系
的社会意义已经基本丧失,血缘功能主要表现为家庭组织的内部整合;第二,由于社会活动
的加强,聚居发杂居的并存,地缘关系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第三,家庭组织的稳
定机制不再仅仅靠传统的家庭伦理,社会的法律规范和政治规范渗透到家族组织内,传统性
向现代性转变,导致家族组织一定程度的法理化。
宗教组织的兴起除了传统的宗教意识形态外,其主要原因在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产业社
会变迁的过程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造成人的精神的紧张。宗教组织提供了人们在社会
新旧体制转变进程中命运的解说心态。目前宗教组织在广大农村的分布已具有相当普遍性。
新兴经济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兴起、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职业分化的加深而出现的。随着乡村现
代化全面启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市场为主导配置资源,而市场个体的分散性是其最大
障碍,必须借助于中介组织。职业分化是新兴经济组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不同的职业由于
相同的利益彼此结合在一起。新兴经济组织在我国的产生时间并不太长,因而它的规则、程
序、目标等并不具有很大稳定性,而且缺乏法律上的保障。
〖ht5ss〗(三)非法组织若隐若现ァ糷t4f〗
非法组织指法律明文禁止的组织,在农村其主要体现为宗派组织和非法宗教组织。宗派组织
在我国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在现代社团出现之前,中国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是融宗教、医
术、武术于一体的迷信色彩较浓的门会组织。”〔5〕革命后的政治全能主义强行取
消了这些宗派组织,但思想意识的生命力比组织的生命力顽强得多,它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旦碰到合适的经济、社会条件,它就可能转化为现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进,宗派组织
逐渐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空隙中发展。非法组织日益威胁着乡村社会现代化的政治秩序和社
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