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和对策(2)
2017-09-14 01:59
导读:不增收”或“增产减收”就是说的这个题目。增加农民收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种经营和乡 镇企业的发展,而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
不增收”或“增产减收”就是说的这个题目。增加农民收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种经营和乡
镇企业的发展,而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又相对滞后,这又增加了
全国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难度。从近些来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1979-1984年由于采取了正
确的政策,农民人均收进年均匀增加15.1%,是历史上最快的一个时期;1985-1988年由于粮
棉等大宗农产品出现下降和徘徊,农民人均收进均匀增大下降为5%;1989-1991年,在整顿
治理期间,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减慢,有一大批劳动力回流,尽管粮食生产有恢复的增
长,而农民人均收进均匀下降为0.7%(其中1989年为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一个时
期;1992年农村经济重新进进高速增长阶段,农民人均收进比上年增长5.9%,1993年比1992
年只增长3.2%。假如按到2000元达到1200元计算,人1990年起,每年应均匀增长5.7%,而19
89-1993年,每年均匀只增长2.6%,相差3.1个百分点。假如从1993年算起(人均收进921元)
,到2000年每年均匀需增长7.6%,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
全国的小小康,这是完全正确的。农民收进增加缓慢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是拉大了
城乡居民收进的差距,不利于巩固工农同盟,二是影响农民对农业再生产投进;三是影响农
村市场的购买力,终极影响产业消费品的生产;四是导致“民工潮”的加剧,增加了社会不
稳定的因素。增加农民收进的关键在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即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特
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收进实际上是实物收进,很少是货币收进。经这些地区生产结构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一,基础脆弱,因此应把进步中西部地区农民收进作为实现小康目标的重点。
〖jz〗发展两种产业
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逐步
放开农品价格,农村走上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改变了产业结构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
农村经济与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是农村改革以来极为重要的成果,由过往单一农业的一元
经济变为农业与非农业的二元经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
后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对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正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1)
吸纳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成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1993年乡镇企业劳动
的农民达1.12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左右。(2)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乡镇企业的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38%,乡镇产业占全
国产业总产值的1/3,出口供货值占全国的40%以上,交纳税金达1000亿元以上。可以预料,
在不久的未来,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产业占全国产业的比重将超过一半。(3)是农民增加收
进的重要来源。近些年来,农民收进增长部分,约占1/3来自乡镇企业,东部沿海经济发达
地区和大城市郊区收进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小康目标,主要是业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将成
为中西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4)在全国由于历史形成的城乡、工农之间分割的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由于农村产业的兴起和小城镇建设,在农村内部
形成了以产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的格式,正在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并通过“以工补农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和“以工建农”,加强了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进步了农业的劳动
生产率和商品率,在人多地少的中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5)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公共建设事业、社会福利保障事业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