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和对策(5)
2017-09-14 01:59
导读:产品及基加工产品的竞争力,既表现在国外市场,更表现在国内市场,如何在国内市场上与 外国农产品竞争,是我们面临的最实现挑战。为了更好地与国
产品及基加工产品的竞争力,既表现在国外市场,更表现在国内市场,如何在国内市场上与
外国农产品竞争,是我们面临的最实现挑战。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有很多工作都要
走向国际化,包括本钱构成的接轨,会计制度的接轨,产品质量标准的接轨,商标的接轨,
知识产权的接轨,动植物检疫的接轨等等。在农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过程中,对关系国
计民生,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的大宗农产品如何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题目。贸易的自由
化、国际人不应该使本国的农业萎缩,对这种自然风险大、生产周期长又不稳定的优质产业
赐与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值得研究的是保护的目标和如何保护,依靠价格补贴是难以持续的
,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以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投进,从根
本上进步生产水平和竞争能力。同时,根据gatt有关条款的规定,对外国商品倾销赐与应有
限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jz〗五、增加两项投进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进是完全正确的。目前的题目是对农业的投进不足
,仅影响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且还影响抗御自然灾难的能力,以致造成我国农业目
前仍处于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状态。为改变这种状况,增加对农业的投进已成为一个十分
紧迫的任务。增加投进是全方位的,包括中心政府、地方政府(省、市、县、乡四级)、农村
集体比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应该是四个主体,而不是农民一个主体。农民的投进主要是简单再
生产和劳动积累,农民投进的增加还要靠进步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效益。农民个人的投进尽
大学排名 不可能替换各级政府的投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业的凤进主要是通过乡镇企业“以工补
农”和“以工建农”来实施。这是乡镇企业的特点也是优点,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但是应该
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用于农业的投进不能过度,否则会
削弱乡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农业法》明确规定,中心和各地地方政府都必须增加对农
业的投进。但是执行的并不好,各地也很不平衡。由于投进的倾斜及方向难以矫正,中心制
定的很多扶持农业政策不能到位,农业的基础地位难以落实,变成了“口号农业”。据统计
,由于投进不能到位,农业的抗灾能力继续下降。1992年与1978年相比,受灾面积大致相同
,而成灾面积扩大,成灾率由42%上升到50%,增加了8个百分点,“七五”与“六五”相比
,科技在增产中的因素,由35%下降为28%,减少了7个百分点。这两个数字特别值得各级领
导重视。
农业投进的方向,重点应该是两个:一个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江河根治、水寺保持、
浇灌设施等,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发展后劲,进步抗御自然灾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把增加农业投进同地推行的生态农业建设结合起来,逐步使农业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农业
的科技教育,把农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和进步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种投放是
根本的,也是长效的,各级政府应当树立和增强长远观念,多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着想。
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加强基层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服务办一些经营实体是必要的,但不
“断奶”和“经费自给”,否则就会重蹈“网破、线断、人散”的覆辙。近两年来各地农作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物病虫害的猖獗和畜禽疫病的流行。同科技服务体系的削弱不是没有关系的。
增加农业的投进,特别是鼓励农民增加投进,还必须坚持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过重的问
题并未根本解决,今后应从改革税制进手,农民除按国家规定纳税以外,不应该再承受其他
任何负担,这是缓解政府与农民矛盾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