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和对策(3)
2017-09-14 01:59
导读:个农村面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应指出的是在乡镇企业发达的地方,很多由农民负担的 用度由乡镇企业承担,减少了基层干部与农民的矛盾,改善了
个农村面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应指出的是在乡镇企业发达的地方,很多由农民负担的
用度由乡镇企业承担,减少了基层干部与农民的矛盾,改善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的关系。
今后两种产业的发展走势大体是:(1)在种植内部,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条件下,根据各
地的资源上风,发展经济作物,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即把饲料作
物突出起来。这是由于自80年代后期,城乡居民的食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消费的口
粮下降,而间接消费的饲料粮上升,表现在由粮食转化为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在不断增加,这
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进步的反映,也是消费结构变化的必然趋势。(2)在农业内部,
种植业比重继续下降,林、牧、副渔业比重继续上升。特别是畜牧业和水产业将继续保持高
速发展的势头。畜牧业的发展,农区还是重点,走农牧结合的道路,这是农区农民增加货币
收进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城乡人民的消费需求,内陆水产业将会大发展,并形成水体农业
,成为独立的产业。(3)在整个农村经济中,非农业,即产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贸易
、服务行业等,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其中产业将适当集中在小城镇,形成农村产业区
,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将向以农畜水产品为原料的加产业转移,逐步改变我国产业的布局,
特别是食品产业将会大幅度发展,这是进步农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有巨大的潜力。
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根据市场的需,使资源得到较为公道的配置
,发挥各地的资源估势,在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产业上风。
中国大学排名 〖jz〗三、完善两个主体
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两个有活力的主体。一是农户经济,全国有2.2亿元;二是乡镇企
业,全国有2200多万个。这两个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细胞,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也是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农户经济也有局限性。主要是经济规模过小,有的把它叫
做“超小型”经济(全国每户经营耕地0.44公顷),抗御自然灾难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因
此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原则下,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帮助农民进步抗御自然灾
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进步经济效益。在这方面中心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延长土地承包
期30年不变,这不助于承包制的稳定,使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进,克服短期行为,实行增人
不增减、减人不减地的政策,有助于克服因人口变动而频繁调整承包土地使经营土地经继续
细碎化的趋向;实行土地有偿转让的办法,促进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的活动,扩大经营规模
;对“四荒”(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实行“拍卖”,开发新的耕地资源,等等,目前,
在一些乡镇企业发达的地方,非农产业的比重很高(80%-90%),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已转移出
往(60%-70%),在农民自愿原则下,把土地(主要指责任田)集中起来,依靠乡镇企业的积累
,装备农业,以在户或集体农场的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步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
地产出率和商品率,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在这类地区,为了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实
行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在保持集体所有权不变的条件下,在所有权与经营承包权分离的基
础上,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实行经营承包权与使用权的“二次分离”,创立了一种新的土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经营制度,这是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变革的新突破。
在乡镇企业中,多种所有制并存,以乡村两级集体所有制为主,在经济总量中公有制占2/3
,非公有制约占1/3,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对乡、村级集体所有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的
形式实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这种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