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几点熟悉(5)
2017-09-15 03:37
导读:应的带动,也不意味着对发展差距无穷拉大不加控制。由于伴随着不平衡趋势的加大,将使 农村总体经济效率的进步渐趋边际,同时也使固有矛盾逐步突
应的带动,也不意味着对发展差距无穷拉大不加控制。由于伴随着不平衡趋势的加大,将使
农村总体经济效率的进步渐趋边际,同时也使固有矛盾逐步突出,以至差距过了“度”,将
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
1.引发“移民潮”,给各地区发展带来很多社会题目
“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三月,”预期收进差距的存在是人口区域迁移的主要原因。地区经济
发展的不平稀,回根结底表现为人民群众之间收进分配和生活质量差距的扩大,从而诱发欠
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流向发达地区。这些年我国出现的由内地到东
部沿海地区的“民工潮”现象证实了这一点。据调查,大批输出劳动力的地区主要是四川、
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河南、贵州、河北等省区,四川流向全国各地的民工人数高达10
00万,约占全国的10%,贵州省也有100万发工往全国各地打工⑦。而大量吸收劳动力的地
区主要是广东、上海、北京、天津、海南等省区,其中广东省每年吸收外地劳动力有600多
万。
尽管“民工潮”从客观上解决了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并且给劳务输出地区带来
了较大的经济收益,但出现的题目也不少。首要题目是“民工潮”的膨胀超出了发达地区基
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所能承受的限度。“民工潮”的地域差异在交通运输客运量上有明显
的体现,无论是铁路客运、公路客运,还是水路客运、空中客运,最拥挤的都是在发达省市
到不发达省区必经的干线上。时间性也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春节前后40天,这期间造成所
有交通主干道拥挤不堪,秩序混乱。
其次,高质量高素质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影响了输出地的农业生产。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
大学排名
达地区对其它地区劳动力的吸收是有选择的,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劳动力,而是有一定技术的
治理人才以及有劳动技能的质量较高的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看,往往只有受过教育的人和
有一家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付得起向发达地区迁移的用度。在这个意义上,实际上外流的农村
劳动力不一定就是“剩余”劳动力,由于留在农村尤其是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很大一部分是
妇女和老弱病残者。再加上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势必使那些发展农业的地区放弃农业,对我
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必须造成严重损害。据统计,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人口
活动速度成正比,即凡是人口活动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如1985年、1988年、1991年),都
是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和产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较快的年份,但在这些年份中农业产量的增长却
不高。以粮食产量为例,1985年(-7%)、1988年(-2.2%)、1991年(-2.5%)都是负增长。十几
年来,我国各地伴随着劳动力外出的浪潮,粮食生产萎缩现象有增无减。
第三,大量民工流进地区的社会治安题目增多。由于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我国农
民的活动形式由就地消化逐渐转为进大中城市。但大中城市除了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之
外,其他行业劳力都已经饱和,加上城镇失业人口的存在,求职非常困难。为了赚钱,很多
地下经济滋生,假冒伪劣产品成灾,其中不乏活动的民工所为。很多在中城市外来人口犯罪
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据光明日报报道:北京占43%,上海占53%,深圳达
97%;外来人口犯罪,又为多进城农民犯罪,外来农民犯罪占犯罪比例,北京占70%,石家庄
占61.7%⑧。
2.损害不发达地区和低收进群众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作为一般农村居民对地区发展差距和阶层生活差异的直接感受,主要体现在收进分配的差距
上。固然这几年,社会成员在对待收进分配差距题目上的态度开始成熟,心理随力有了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