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的趋势与对策(3)
2017-09-18 01:58
导读:发展熟制品、苦荞精、苦荞酒、醋及化妆品等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绿色食品和用品系列。 (4)晋东财蚕桑及深加工产业链。规划优种桑树种植、养蚕连片,
发展熟制品、苦荞精、苦荞酒、醋及化妆品等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绿色食品和用品系列。
(4)晋东财蚕桑及深加工产业链。规划优种桑树种植、养蚕连片,以及缫丝、丝纺、服装、
刺绣等加工产业链。
(5)吕梁地区红枣、核桃加工产业链。在我省共河沿岸发展优质红枣、中部核桃种植、加工
、运销产业链。
(6)晋南大黄牛养殖、加工产业链。重点培育优种大黄牛养殖及肉制品、皮毛、皮制品加工
产业链。
2.产业化、团体化的开发模式与途径
在确立支柱产业后,开发模式的选择上要实现种植区域化、治理规范化、一、二、三产业一
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开发模式。
开发途径选择组织机制团体化、生产机制专业化、治理机制企业化、运行机制协作化、经营
机制集约化、要素配置机制市场化、利益机制契约化的组织治理体系。
3.开发支柱产业的步骤
(1)建立山西省农业支柱产业开发领导组,统筹开发省级农业支柱产业的规划和实施,协调
跨行业、跨部分的组织工作;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农业支柱产业的开发建设。领导
组由省政府牵头,组织有关地(市)、县计委、科委、农委、工办、农业科研推广部分的领导
干部、实际工作者和科研职员参加,及时协调各部分间的关系,齐心协力支持产业化开发工
作,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题目。
(2)支柱产业开发建设应采取分批实施的办法。按照产业化开发的总体布局,根据产业发展
的成熟程度,人力、物力、财力状况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完善程度确定开发建设顺序。大体可
分成三批实施:第一批时间1994-1995年,先选择1-2个较成熟的产业集中开发建设,发现问
题,总结经验,提供办法,为开发新项目打好基础;第二批1996-1997年再开发2-3个产业,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完成重点农产品产业链建设,完善产业化开发的配套措施;第三批1993-2000的,完成所有
重点农业产业的产业化开发项目,完成各区域及省级农业支柱产业链的建设和布局,在全省
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大幅度进步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总体效益。
(3)农村支柱产业进行产业化开发应抓好几个环节
①组织团体化开发,对生产、贮躲、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组织,围绕支
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分别探索“公司 农户”、“ 农户”、“行业 专业协会 农户”等多种生
产经营形式,使之逐步形成产、贮、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
②加强技术培训,抓好规范化生产。对确立为支柱产业的农产品制定具体规程,从选种、种
植、田间治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的各生产环节制定具体技术要求,要运用各类最先进的科
技成果,通过培训、技术服务传授给农民,并进行经营性技术指导和检查监视,以硬性措施
贯彻到农户。
③适应市场需求,制定各种农产品的产成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各咱果类)的技术标准,
进行初加工和标准化分装。比如苹果可以进行清洗、涂蜡、分级包装,能进步果品档次、延
长货架保鲜期,又便于运输和销售,大大进步增值效益;小杂粮可以使品种同一化形成批量
外销,还可根据消费需求采取各种形式小包装,便于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层次需求,既能扩大
销量,又能进步价值。
④进行科学化贮躲,对鲜活产品更要搞好分期保鲜治理。如为了实现苹果增值效益,达到均
衡上市,需要推广先进科学的贮躲技术,土窑洞、透风库加塑料薄膜小包装;改良透风库大
帐堆躲气调,以及机械制冷的土窑洞或冷库中使用气调技术等,可以使苹果的贮躲期分别为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经初步测算,若总贮量为2.5亿公斤,短、中、长期贮躲方式各占1/
3,年利润可达1.5亿元,投进产出比大体为1:3,效益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