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的趋势与对策(5)
2017-09-18 01:58
导读:会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最大限度地进步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率。 3、建立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护机制 在完全自发运行的市场上,农产品价格
会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最大限度地进步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率。
3、建立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护机制
在完全自发运行的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机制不能有效运行,农业和农民利益易受损害。所有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无一不是依靠农业价格政策的贸易措施来保护本国农业的。我国改革
以来,随着农产品价格双制度向单一的市场价格体制的转变,自由市场价格机制的种种缺陷
将会充分表现出来,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造成不可忽视的损害。因此,在农产品市场价
格体制建立的同时,也必须相应建立起国家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保护机制,以弥补自由市场
机制的缺陷,保证农产品市场价格体制的正常运行。因而今后我们要建立的农产品市场价格
体制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价格体制,而是国家保护下的市场价格体制。
国家对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机制包括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两个方面。
(1)直接保护,包括对主要农产品制定保护价格和建立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保护价格的制
定原则上应以市场均衡为参照物,以上期若干年内市场价格的均匀值为基数,并考虑市场供
求和货币价值的变化等因素。这种“转动价格”,具有较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可以防止市
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当然这种保护价也承农产品本钱变动、农业生产者与非农业职工收进差
距、国内供求、政府财政负担能力、消费者承受能力、通货膨胀率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加以调
整。建立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主要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具体实施价格保护。当农产品
供过于求时,用保护大量购进,供不应求时,按保护价抛出,使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缩小
到最低限度。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的方式来平抑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间接保护,主要包括一是制定市场交易规则,防止垄断现象,保证农产品市场的正常运
行和农产品生产者的正当利益;二是政府通过提供农产品供求方面的信息指导农民的经营决
策,以减少农民的预期误差,进而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发生的可能性;三是通过建立期货市
场,减少突发性因素干扰,降低生产周期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又可以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和
经营者提供较稳定的预期,对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应建立农产品专项储备制度,它是以实物形态进行价格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外经
验,国家以吞进吐出方式调控市场的农产品数目,如粮食,储备量一般占市场粮交易总量的
5-10%,就能起到保护市场粮价相对稳定的明显作用。
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基金也有效的保护措施。其来源可由政府拨款和生产经营者自筹,或二
者相结合。政府拨款部分的资金可利用原有的财政补贴在价格放开后,转成价格风险调节基
金。还可以从粮食批发环节以及新增财政收进中提取一珲比例,充实价格风险基金。基金管
理应为周转金方式,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格年份时,将生产者的部分收进纳进基金,而在
以后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格的年份,再从基金中对生产者进行补偿,亏损部分由政府补贴。
这种风险基金带有农民收进蓄水库的性质,对减轻农民价格和收进风险能起到较好作用。
4、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村产业化生产经营领域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系统思维方法往建设和发展。根据农业产
业化的发展需要,今后服务体系也要向产业化和企业化发展。服务体纱产业化就是要逐步减
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相应增加为农业服务的劳动力,在保证农业作为一个独立产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业的基础上,逐步使农村社会化服务也成为兼有第二、第三产业性质的相对独立的产业。企
业化则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种较高级的经营方式,它是通过利益驱动,在对国内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