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走向市场的障碍与出路(2)
2017-09-18 06:38
导读: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劳动力走向市场提供了和政策支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题目的决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劳动力走向市场提供了和政策支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题目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在甸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指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的有序活动。”《决定》这一英明决策,为农村劳动力走向市场展平了道路。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是否具有商品属性的题目和劳动力市场的题目,理论界一直争论末决。党的十四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这一题目作出了的回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完全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但这种交换,只是交换劳动者的劳动力, 而不是交换劳动力本身,劳动力本身不存在着商品属性和交换的题目,劳动者具有交换和保存自身劳动力的权利,有择业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场所。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建立同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仅全部商品应进进市场,而且全部生产要素都应进进市场,假如单独把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排斥在市场之外,是不可能形成同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只有劳动力进进市场,劳动者的素质和价值得到正确、公正、客观的评价,企业和劳动者才能在自愿的基础上进双向选择,从而促进劳动力资源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分配。《决定》精神不但解决了纷争题目,澄清了理论是非,而且为劳动力走向市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政策支持。
二、当前农村劳动力走向市场的障碍
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劳动力走向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劳动力走向市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历史事实,但是,农村劳动力要真正完全走向市场,还有很多制约的因素。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自身素质制约。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全适应。首先是文化素质低。根据对全国第四次人中普查了解,全国的文盲1.8亿人,占总人口的15%,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居于全国前列的江苏省,文盲率占17.23%,其中,农业劳动者文盲率为40.48%,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远远低于其它行业的劳动者。根据中心政策研究室1993年对全国农村固定观点的调查,样本户中户主或决策人不识字的占13.8%,小学占41.5%,初中占34.5%,高中占10.1%。有技术专长的农户占11.5%,受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占3.9%”由于文化素质低,他们未把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本领,未把握市场信息,不了角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往旆造成盲目闯荡市场的现象。其次是小农意识浓厚,由于中国受封建统治时间长,政府长期限制劳动力活动,农民习惯于自产自给的小农经济,思想守旧, 留恋故土,留娈亲友,满足于温饱现状,怕担风险,缺乏“敢闯”、 “敢冒”、“敢试”的精神。三是观念转变慢。过往,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农民习惯于在政府的行政支配下生产,对政府产生了一种依靠性,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靠、等、要”在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尽管改革开放搞了十多年,很多农民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仍然不理解,他们墨守陈规,守株待兔,不敢走出家门,走出田园,用老眼光看待改革开放中产生的新题目。
2.劳动力供求信息不灵。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刚 刚起步,劳动力信息机构还未建立和健全。很多企业需求劳动力,完全是凭借广告、报纸、网络传播。另一方面,我国内际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农村,交通不发达,通讯落后,信息不灵,农民不知道劳动力的需求地方、类型、特点、数目、质量等,所以他们经常处于盲目活动,盲目应聘之中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交通条件限制。我国的铁路、公路,尽大部分是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修建的。全国铁路仅5.2万公里,铁路复线少,全国的汽车仅300多万辆,公路94万公里,跨省市、跨地区的高速公路较少,公路比较落后,客货运送能力限。空运航线、航班少,空运能力弱。特别是部分贫困地区和落后地区,交通十分落后,至今还不通铁路、公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活动人口日益增多,流量日益增大,占有关专家猜测,1993年,全国活动人口2亿左右,仅四川省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应这1000万人次以上。四川省的渠县一个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就达25万人以上。每年春运从春节前一个月开始,春节后一个半月结束,南来北往的劳动雄师挤满了每节车厢,每年车站,人多车少,交通十分拥挤,人们苦不堪言,显然,交通设施已 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