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人口压力与清中叶经济社会的病变(3)

2015-02-26 01:11
导读:表3 清代中叶的人均耕地面积 年份 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 (顷) (亩) 1753年 7352218 4.00 1766年 7807290 3.75 1784年 7605694 2.66 1812年 7889256 2.36 1822年 7562102 2.03 1851年 756


  表3 清代中叶的人均耕地面积
年份  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
      (顷)    (亩)
1753年  7352218   4.00
1766年  7807290   3.75
1784年  7605694   2.66
1812年  7889256   2.36
1822年  7562102   2.03
1851年  7562857   1.75

  资料来源:孙毓堂、张寄谦:《清代的垦田与丁口的记录》(《清史论丛》第一辑,第117—120页)。

   3.清中叶的人均产值与人口结构

  人均产值,尤其是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是评价清中叶人口压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均耕地面积的锐减,清代中叶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与以往相比,也有所减少。据吴慧研究,清代中叶人均占有原粮为638市斤,人均占有成品粮为350市斤,数量都只及明代的1/2(注: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农业出版社1985年版,第195页。)。乾隆年间,粮食短缺已成为全国性问题。 各省常平仓贮谷量日渐减少,乾隆中期各省常平仓缺额即已达326 万石(注:《清朝续通考》卷63。),迨至道光年间每年差缺都在1000多万石,“几及储额之半”(注:《清宣宗成皇帝圣训》卷121《仓储》。)。 连产米之区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六省,亦出现了粮食不敷的现象。乾隆命朝廷内外就粮食短缺问题进行讨论,各封疆大吏一致的看法是“百病以人多为首”。

  至于人口结构,我们这里主要是分析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何炳棣曾将18世纪末19世纪初某些府县史志中有关人口结构方面的材料综合制表(参见表4),基本反映了清中叶的人口结构。 从性别比率方面看,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性别比率都高于105 , 有的甚至高过150,显示出清中叶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从年龄结构看,16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都超过30%,有的高达42.4%。未成年人口比例过高,就意味着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的进一步加重。清中叶的人口结构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旗人问题。作为统治阶层的旗人因生齿日繁引起的“生计问题”在当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矛盾日趋尖锐。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表4 清代中叶的人口结构

年代    地区     性别  儿童
   府县   归属省份 比率  比例
1778      直隶  111.8  31.4%
1773 永平府  直隶  120.6  34.7%
1777 永清县  直隶  108.3  38.3%
1837 济南府  山东  111.5  36.1%
1826 济宁县  山东  115.7  39.0%
1816      河南      39.7%
1776 大同县  山西      46.7%
1748 榆次县  山西      46.4%
1784 代州县  山西      52.8%
1843 阳曲县  山西      40.6%
1771 汾州县  山西      43.9%
1803 洛川县  陕西  126.7  37.1%
1784 盩厔县 陕西  125.0
1829 宁陕厅  陕西  154.2  34.2%
1783 澄城县  陕西  156.4
1820 苏州府  江苏  134.4
1793 常熟县  江苏  135.1
1816 松江县  江苏  128.1
1785 义乌县  浙江  118.3
1826 歙 县  安徽  120.7  35.6%
1829 漳州府  福建      41.6%
1829 连红县  福建      39.5%
1835 龙岩县  福建      40.0%
1835 浔州府  广西  109.5  42.4%
1845 大姚县  云南  110.9
1843 重庆府  四川  112.8
1814 三台县  四川  107.2
1795 邛州县  四川  101.2
1810 郫 县  四川  111.5
1815 成都县  四川  125.7
1833 石泉县  四川  116.5

  资料来源:王渊明:《历史视野中的人口与化》第33—34页
上一篇:关于使用价值的“释义矛盾”与需求二重性(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