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异化、物化与文化批判

2016-07-25 01:05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关于异化、物化与文化批判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论文关键词:异化;物化;消费主义  论文

  论文关键词:异化;物化;消费主义

  论文摘要: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观以及卢卡奇的物化观的解读,论证了卢卡奇对马克思理论的发展,同时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逻辑:一是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方法;二是批判资本主义。为后现代的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的批判提供了理论先导。

  1932年出版的马克思早期著作《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到底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还是“不成熟时期的作品”,至今在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未有定论,而沉寂很久的“异化”概念却日益凸显在哲学争论的视域之中。更为重要的是,《手稿》的出版还有力地佐证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独具慧眼。尽管异化与物化概念有着较大差别,但这并不妨碍卢卡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发展。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不仅仅是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种机缘契合,更是在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下的一种深层放释,即对发达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文化、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批判。

  一、《手稿》里的异化观

  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批判研究及对资本主义的观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已经蜕变为异化劳动。但是他并没有把物化和异化混为一谈,物化有两种:一种是对象化的物化,一种是异化的物化。作为对象化的物化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是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展现。而异化的物化则是由于社会分工、交换的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异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通常的、物质的工业中(人们可以把这种工业理解为上述普遍运动的一部分,正像可以把这个运动本身理解为工业的一个特殊部分一样,因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为止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就是同自身相异化的活动),人的对象化的本质力量以感性的、异己的、有用的对象的形式。以异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如此,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人类对于异化的批判性反恩还可能促成人类的解放和发展,因为对它的辩证反思指向的恰恰是“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

  在马克思看来,需要否定和批判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这种异化把人们之间的关系变成独立于人、支配人的物的关系。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进行了疯狂的原始积累,财富被少数资本家所掌握,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在这种状况下: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产品成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独立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2)劳动者与其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劳动变成了否定、摧残自身的活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在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他的活动属于别人。”3)劳动者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转化成人的异己性存在;4)人与人相异化,人对他人关系转化为物的关系。

  在历史辩证法的现实逻辑中,“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因此,人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对异化进行积极的扬弃。在马克思的批判语境中,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自然之我向自由之我的真正转向。这种转向是基于现实历史而展开的,因此,“共产主义绝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对象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舍弃和丧失,绝不是返回到非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的贫困。恰恰相反,它们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是人的本质对人说来的真正的实现,是人的本质作为某种现实的东西的实现。”可见,异化的扬弃必须以现实的历史条件为前提和基础,必须回到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进程:它既指向西方工业文明掩盖下的异化关系,也指向社会主义国家全球化生存与发展的困境。这正是马克思异化批判的当代理论效应。

上一篇:浅谈美的规律与当代时尚文化批判——对马克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