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2学生普遍重专业学习,轻道德品质养成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德智体的受教育和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通过受教育,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综合各学科知识的结果。在学校的教育中,德智体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德智体统一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正是教育整体性规律的体现。
但是,理工类院校现行的德育管理体制,运作的结果却是违背了教育统一性的规律,把德育与智育分开,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德育的学习和养成分开,看重的是专业学习,轻的是道德品质养成。
1.3“两课”的作用被弱化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两课”教学.属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范围,该课程教学工作、教师的管理等都由教学行政部门管理。学校党委对“两课”教学的领导,只是宏观的管理,并不涉及课程的具体的教学及管理,在管理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与其他的专业课无二。因此,“两课”的德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两课”教师成为了与专业学科教学无异的学科教师,不能充分发挥“两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1.4班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生长环境、教养方式和生活阅历不同,同一班级中学生思想政治品德修养和素质不尽相同。而高校德育工作最终仍落脚于班级之中,班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更不用说不同院系之间、不同专业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1.5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的教育理念,使高校德育管理在指导思想上.形成了“抱着学生走”的管理模式。在德育管理体制中,从组织机构的设置到德育工作者的思维习惯,都采用对学生“管、卡、罚”的形式,自上而下开展各种指令性活动。学生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成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造成了德育工作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成为了完成学校指令性的过程。这种德育组织管理体制从表面上看是在有序地运行,但是由于作为德育最基本的元素——学生,处于一种惰性的状态,被动地接受教育,甚至对组织的指令消极对待,信息反馈真实度低,从而导致理工类院校德育工作效能低下,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差。
1.6德育管理的具体实施层缺乏活力
现行的理工类院校德育管理体制,使德育的各项工作都落实在学生政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身上,他们每天忙于日常事务,疲于应付各种杂事,难以集中精力和时间从事德育工作,无论是政治辅导员还是班主任。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的.都是挂名的多,真正深人到学生班级开展深入细致工作的人少,这势必造成德育工作不扎实,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许多工作要求只是停留在上层、表面和形式上。
同时,由于理工类院校现行德育组织管理体制一般由校党委书记循0书记)领导,其下属的专业院系、学校行政部门不属于党委管辖,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难以协调党、政各部门,导致信息的传达反馈缓慢,内耗过多,组织系统协调功能差,使德育工作流于表面和形式。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