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台湾汇率制度研究及其前景分析

2017-05-19 01:02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台湾汇率制度研究及其前景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在上个世纪后半段在经济
  

  摘要: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在上个世纪后半段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被冠之以奇迹的称号,台湾的汇率制度在台湾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几个历史的转折点台湾都恰当地选择了汇率制度。从台湾汇率制度的演变入手,分析汇率制度变迁背后的历史逻辑、未来台湾汇率制度的走向。

  关键词:台湾;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东亚货币合作;前景
  
  一、台湾汇率制度的演变
  台湾汇率制度的演变大体到现在为止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法定汇率制度时期(1949—1978年),1949年6月台币发行初期,采用了1美元=5元 新台币的单一汇率制度,并规定波动范围为±1%,超过波动范围时,中央银行有义务入市干预,并实施结汇证制度。此制度一直到1978年7月,中途虽有调整,但这都是在基本汇率制度不变的基础上做的局部调整。
  二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期。1978年12月台湾当局以推动浮动汇率制度促进外汇市场发展为目的,通过了《外汇管理条例修正案》,废除了由台湾银行统一管理外汇的制度,允许民间持有外汇,开始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期成立外汇交易中心,外汇交易中心负责外汇市场定价和中介外汇业务。
  三是自由浮动时期。1989年4月,台湾撒消外汇交易中心,成立具有公司法人资格的外汇经纪商,媒介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废除原来新台币对美元的加权平均中心汇率制度。银行间外汇买卖的价格完全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商业银行对企业和居民的大额交易的汇率,由银行与企业、居民自行议价。取消小额议定汇率的制度安排,由各商业银行自行挂牌交易,汇率完全自由化。“中央银行”只能通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方式来影响汇率走势。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台湾汇率制度分析
  
  台湾汇率制度的变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
  第一,受历史因素影响,1949年的台湾经济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稳定经济,在1949年6月,台湾实行币制改革,废旧台币,代之以新台币。由于初期台湾经济严重依赖美国的援助,加上这一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中心本位时期,所以新台币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基本满足岛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台湾选择了走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从此进入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世界经济这时候也处于繁荣期,这一期间全世界的通货膨胀率年均3.9%,与台湾的物价上涨幅度相当,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加之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使得新台币兑美元的币值保持了近十年(1963-1973)几乎没有变化。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经济发生剧烈变动,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美元持续贬值,使得紧跟美元的新台币随之贬值,这提高了台湾进口的成本,而同时又连续出现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这对外贸依存度极高的台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台湾应对危机的方式是“冲击疗法”,即采取一系列的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在汇率方面升值台币,但是并没有变革汇率制度的基础。
  第二,1973年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部分重工业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台湾充分利用了这次机遇,根据已有的工业技术水平,在充分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开始着重承接和大力发展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部分重化工业,如石化、造船、钢铁等行业,台湾开始了第二次工业化的进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正确的发展战略带来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台湾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了飞跃,1976年-1979年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际递增10.9%,人均产出递增率达到了17.1%。但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台湾出现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国外资本大量流入,新台币出现了升值压力。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以及结汇证制度使得台湾的货币供给量大幅度增加,加之岛内金融市场并未相应健全,民间投资不畅,台湾出现了资金消化不良症。通货膨胀的阴影再次出现,汇率制度的改革被摆到了议事日程上。
  1978年台湾当局通过了《外汇管理条例修正案》,其重点在于允许民间持有外汇,同时允许外汇在特定地点(外汇交易中心)自由买卖,设定中心汇率的决定方式和波动范围。这次变革使台湾的汇率制度向着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迈了一大步。
  第三,20世纪80年代初虽然经历了第二次世界经济衰退,但台湾经济并没有随之出现大的衰退。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台湾经济的高速扩张期,1983年到1988年台湾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1.4%,见图1。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民国统计年鉴”(1984-1989)编制
  高速的扩张也暴露了台湾经济的一些问题,台湾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美国长期占据台湾出口市场第一名的位置,台湾对美国出口大幅度的扩张,同时期的美国贸易入超严重,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强烈反弹,美国开始在汇率问题上向台湾施加压力。台湾当局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外汇交易中有意识地对美元升值。1983年到1987年间,新台币对美元由40.27比1升到28.55比1。在台币升值的过程中,在预期的作用下大量热钱流入台湾,使得“央行”越来越难以调控货币的流通,终于到1989年4月,台湾当局决定撤消外汇交易中心,将外汇交易价格完全交由银行与客户自行商议决定,至此汇率完全自由化。

  刘达一等:台湾汇率制度研究及其前景分析三、台湾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第一,20世纪90年代,台湾经济的发展又遇到了新的挑战,由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大陆等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下逐步丧失,台湾一度辉煌的轻型加工出口经济开始由盛而衰。中国大陆凭借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对台湾一直以来所依赖的轻型加工出口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台湾经济面临再次转型的课题,幸运的是同前两次转型一样,台湾又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为了应对经济困境,台湾将生产形态从传统的轻纺和石化工业为主导,逐步转向以技术层次和附加价值较高的策略性工业为重点,并选择新兴的电子信息工业作为主导产业;经济体制从管制、集中和垄断性经济逐步走向自由化、国际化和制度化;在产业结构在现代商品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基础上,开始向服务型经济过渡,逐步迈向后工业社会,即所谓“后现代社会”。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台湾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使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转型。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民国统计年鉴”(1990-2001)编制
  第二,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制造业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给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真正的威胁,一方面台湾在高技术领域遭遇美、日的有力阻击,另一方面在加工制造方面面临中国大陆低成本和质量越来越高的激烈竞争。以往的经验已经无法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一个可行的选择是积极参与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搭上东亚快速发展的列车,发挥台湾现有的优势,做东亚地区的营运中心和技术中心,努力带领台湾经济走出困境。
  
  四、结论
  
  汇率制度的选择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孰优孰劣的问题,一定要综合考察一国经济特征,和其所处历史时期世界经济的特点,如对外贸易特点、对外人员交流、资源流动的难易、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对汇率制度的选择。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台湾现行的汇率制度是1989年确立的自由浮动汇率制,一般来讲,浮动汇率制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二是能对来自贸易的震动做自动的调整;三是能避免投机 性冲击。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台湾的表现来看,浮动汇率制基本上实现了这三个作用,但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无论最终是共同盯住美元也好,还是盯住一篮子货币,以至到最高级的区域货币一体化,都要求台湾改变浮动汇率制度,从战略高度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博弈。
  
  参考文献:
  [1]许玉香.东亚金融风暴中台湾经济的表现[J].投资北京,1998,(11).
  [2]李非.台湾经济发展通论[M].台南:九州出版社,2004.
  [3]吴荣义.台湾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效果[J].经济学家,1998,(06).
  [4]朱耀春.汇率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3,(10).
  [5]沈国兵.汇率制度的选择: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2,(10).
  [6]仇海华.论发展中国家们率选择制度[J].国际金融研究,1999,(06).
  [7]秦启岭,翟金林.关于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改革的探讨[J].南开学报,2000,(04).
  [8]王雪垒.试论东亚汇率制度协调[J].国际金融研究,2003,(12).
  [9]张志超.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J].世界经济,2002,(01).
  [10]孙伯良.汇率制度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4,(11).
    上一篇: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水坝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