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的根源

2017-06-28 01:04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的根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自然资源价格改革引起了我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
  

  [摘要]自然资源价格改革引起了我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是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和要素价格严重低估的主要原因。本文在分析影响自然资源价格的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的基础上,探询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的根源和机制,以求均衡合理的市场价格,实现我国宏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自然资源 市场机制 价格扭曲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和要素价格严重低估。水、电、气、成品油和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加之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的缺失和由此导致的社会成本的规避,企业缺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内在动力。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询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的根源和机制,以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社会公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
  
  一、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仍然存在双重失灵的现象。虽然我国多数社会资源纳入了市场配置的轨道,但在自然资源配置中“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价格没有真实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仍然存在市场价格扭曲的现象。我国在资源配置中也存在体制性障碍,政府、官员仍然掌握着很重要的资源配置权力。一些资源的价格在政府的干预下被扭曲了,腐败寻租行为不断。国家是资源的所有者,但实际上并不直接占有资源,主要由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来代表国家占有资源。企业通过上缴税收和利润形式体现资源所有者的权益,地方政府在承担资源管理职能的同时,通过收取税收和管理费来体现所有者利益。在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企业和地方政府对自然资源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一)市场竞争主导下的企业行为
  土地、矿产资源、水、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是由自然资源本身的存在价值、社会对自然资源投入形成的经济价值和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决定的环境价值形成的价值统一体。市场是形成价格的基础,在市场形成的资源价格中应包括资源生产成本、资源补偿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
  自然资源等要素需求相对于消费需求来说是一种派生需求,自然资源市场价格受产品市场消费需求的影响。企业在决定自然资源要素投入量时,会选择自然资源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的投入量,这里自然资源的要素成本就是要素的价格。在竞争和追求高额利润目标的驱使下,企业竭力采取各种途径来降低生产成本。少数企业对自然资源市场形成垄断,企业生产使用自然资源要素价格仅仅包含了自然资源的生产成本,而没有将资源补偿、环境治理、安全生产、企业发展、职工福利等成本合理纳入资源要素价格之中,没有将自然资源的边际使用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自然资源本身的所有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水、电、气、 油、土地等资源性产品垄断经营,无法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合理有效的价格,自然资源价格的低估是必然的。
  另外,企业对自然资源要素投入量取决于由技术条件决定的生产效率。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转变,企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企业效益建立在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的基础上,资源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从而降低了单位自然资源的产出,使得自然资源的相对价格难以提高。企业投资和生产成本降低,刺激了产能的过度扩张,降低了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增加。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经济增长目标下的地方政府行为
  国家作为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在维护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实现社会公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针对“市场失灵”问题,对很多资源价格进行干预或管制,以纠正市场定价中的不合理因素。但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往往是经济的高增长,特别是落后地区,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长期以来,我国对水、电、煤气、热力等实行政府定价,对天然气、成品油的出厂价格和土地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对资源价格的管制或干预并没有使得资源价格全面覆盖环境补偿成本、资源耗竭成本和安全生产成本,没有真实反映资源稀缺性和市场供求关系,缺乏对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的过度开发、过度需求和浪费。
  2003年,原油、天然气、发电用煤之间的价格比较关系,国内为1∶0.41∶0.41,而同期国际市场上的比价为1∶1.04∶0.25。当前中国石油与天然气价格之比为1:0.24,而国际市场为1:0.6,可见我国天然气价格明显偏低,需要提高一倍以上才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尽管国内天然气价格已经进入向上的通道,但一年一调的速度与国际接轨尚需时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土地、水、煤炭等要素的价格被扭曲,存在严重的价值低估现象。成本的降低势必造成这些资源被滥用和浪费,这对长期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不利的。
  由于在资源资产基础管理体系、监督体系和营运体系等资产化管理的缺失或不完善,政府对资源市场的干预或管制,使资源的市场价格偏离其“真实价格”,会形成资源开发及其应用的短期行为。一方面会形成资源源头企业生产的低效率,在资源开发、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将资源生产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挑肥弃瘦”式的资源开采普遍存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会造成全社会资源使用的低效率。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目前,政府主要是运用矿产资源税、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征地补偿费等对自然资源进行调节。但一些地方政府争相以廉价资源和无价环境吸引投资者,加剧了资源价格扭曲,在这种情况下推动改革带来的资源价格的变动,主要反映的也不是真正的资源价值和相应的社会补偿,而是在产权不清条件下形成的“租值耗散”。
  
  二、加快我国自然资源价格改革,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变我国资源市场化改革滞后的局面,避免自然资源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避免资源和要素价格的低估,形成“真实”的资源市场价格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基本切入点。

  (一)自然资源价格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自然资源价格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企业和政府的主体功能作用。坚持市场取向和政府调节的原则。要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与自然资源市场化改革相关的各项制度,发挥政府在体现自然资源“真实价格”方面的监管作用。同时要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重复建设,逐步解决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出口的结构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要逐步改善生产经营条件,使企业发展的支撑点转移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注重生态和谐的发展轨道上来。加大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理顺自然资源和资源性产品的定价体系。
  (二)自然资源价格改革的相关措施
  1.推进资源行业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要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进资源行业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使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及其稀缺性,使自然资源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在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合理分配和补偿。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当前还要注意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引入竞争机制和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成本约束和促进公平竞争,防止社会财富过多地向垄断行业和企业集中,积极推进资源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和生产经营企业改革。第二,明晰产权,在资源行业积极推行资产化管理,提高市场化改革的效率。这样有助于排斥对资源开发及应用的短期行为,使国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在经济上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参与世界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尽快建立重要战略资源的期货市场,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多元、稳定和可靠的资源供应体系,在开放的格局中实现我国资源价格与国际资源价格的接轨。
  2.推进制度创新,加强社会性管制。首先,对那些能形成有效竞争的自然资源,应积极鼓励竞争,采取市场定价的价格形成机制,从而真实、灵敏地反映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其次,对那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短缺自然资源和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资源实行政府监管定价,抑制因价格过低引起的过度需求、环境恶化、代际不公平等问题。另外,我国当前存在的资源需求的基础性或刚性与资源供给的难以永续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张的资源需求量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低预期值与保护、开发资源的边际成本递增之间的矛盾等很难通过市场来解决,也必须引入政府的监测和调控。特别是要不断完善安全、环保、质量、劳动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遏制生产者的违规行为,使社会成本能充分内部化。
  同时应加快制度创新,形成合理的资源补偿机制。首先,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是解决外部性问题、提高市场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在许多资源方面的产权不清,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价格的“失真”。另一方面会引发利益的纠纷。资源价格改革本质上还是相关各方利益调整的过程,产权不清,必然形成多头利益所有者,难以形成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影响未来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因此,在自然资源价格改革过程中,应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不仅要引入更广泛有效的市场机制,而且要引入更有效率的政府机制。建立资源交易制度,使资源开发权的交易在公开、透明和规范的程序中进行; 逐步开放一些资源领域的准入许可, 鼓励不同的资本所有者进入,并公平竞争;推行矿业权评估,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政府应肩负起合理分担外部成本和协调各方收益的责任。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其次,推进资源税费制度重构,完善自然资源有偿开采制度。推进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将生态环境补偿成本,代际补偿成本、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的完善成本、城市重点生产生活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等纳入自然资源的价格构成,使自然资源的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遏制资源的浪费和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应不断完善资源税、增值税、消费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税制内容,改变过去的以量征收为以价征收,加快资源附加价格的税收政策调整,使资源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破坏和环境治理的成本。
  3.依靠技术进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必然释放资源价格上升的巨大压力。应通过理顺和调整要素政策,使这种压力成为企业创新的“要素倒逼机制”。在价格传导机制作用下,资源等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势必会给下游企业和产业带来成本和价格上升的压力。在短期内,那些依靠自然资源低价和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出口的企业会陷入困境,经济发展速度也可能放慢,会出现社会压力等阶段性问题。但这种资源倒逼机制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大力推行节能措施,使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消化在中间环节。长期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由资源价格上涨引起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应通过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和相关产业应逐步摆脱对低价资源和资源红利的依赖,充分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走集约式的发展道路,通过塑造品牌强势来构筑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发展道路。
  4.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价格体系。推进自然资源价格体系的创新是自然资源价值回归的重要载体。当前,应按照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合理的自然资源价格的差比价关系,正确地处理自然资源与资源产品,可再生自然资源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土地、水、森林、矿产等各种自然资源价格的差比价关系。通过完善自然资源价格体系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Michael F. Brewer,Public Pricing of Natural Resources,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 Vol. 44, No. 1. Feb. 1962.
  [2]王俊燕,徐强.自然资源价格理论的补充思考——应用要素市场理论的新观点[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8).
  [3] 路卓铭,刘乃军.我国资源价格改革的战略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5).
  [4]余瑞祥.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行为、制度与观念[J].中国地质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金三林.资源价格定价机制改革迫在眉睫,须遵循三大原则[N].上海证券报,2007-03-19.
  [6]张向达,吕阳.中国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现象研究[J].财政研究,2006,(9).
    上一篇:价值自觉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