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美两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比较研究

2017-07-24 01:08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中美两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比较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事业在资助理念、资助主体
  

  摘 要: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事业在资助理念、资助主体、资助模式的比较研究,得出两国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与此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得到一些关于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事业的启示。

  关键词:资助理念;资助主体;资助模式;比较
  
  一、引言
  
  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与此同时,高校中经济困难的数量也增加较快,家庭经济困难约占高校在校总数的20%,这个弱势群体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美两国贫困生资助在理念、主体、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到对我国生资助事业的启示。
  
  二、中美两国资助理念的比较
  
  (一)美国的资助理念
  第一,慈善与宗教的理念与民间资助。慈善与宗教的资助理念最初流行于殖民时代的新英格兰及广大的东部地区。早期移民创办哈佛学院的时候就明确提出:捐资助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学问,传授子孙,以便在活着的传教士过世入土后,教会不至于请文盲来当牧师。”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慈善与宗教的资助理念并没有像欧洲那样随着州政府、联邦政府参与生资助事业而衰弱或消失。这个理念至今仍是美国生资助事业的重要支柱,仍然是民间集资、资助的基本动机。
  第二,为国培养英才与《国防教育法》。独立以后,为国家的利益资助贫寒,培养治国精英的理念在东部和中西部各州兴起,该理念是由《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佛逊倡导提出的,他提出了向天资聪明又有道德的人提供有助于捍卫同胞的神圣权利和幸福的教育。杰弗逊在从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的角度论述了为生提供公费教育的必要性的同时,还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并且从这个角度论述了选拔贫困上,并以公共资金教育培养他们的可能性和合理性。1957年,国会以杰弗逊提出的“国家利益”为依据,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不仅充分体现了为国家利益资助的理念,而且为联邦政府拨款资助生提供了法律依据,形成了通过法律安排联邦年度拨款、资助的“先例”。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两种理念与《高等教育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和盖瑞•贝克等人提出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的看法,认为他是比其他物质资本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投资,因此也是最重要、最值得的投资。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又研究证实了美国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认为大多数贫困中学生不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潜力和才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政府必须对贫困生进行资助,以保证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
  “人生而平等”向来是美国倡导的思想武器,民权运动的兴起将这一思想推向高潮。在“人力资本投资”和民权运动的压力下,国会在1965年通过了旨在促进“机会均等”的《高等教育法》。这部法是美国国会颁布的第一部完全以经济困难程度来决定资助方式和资助金额的法律。这部法律以其授权提供的奖学金、助学金、政府出资贷学金、政府担保贷学金、校园工读等各种方案,构筑了美国混合资助模式的框架。
  第四,“自由选择”与《协助法》。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中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家庭以“给和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为理由,要求政府向中产阶级子女提供更慷慨的财政资助。1978年他们赢得了国会的支持,通过了《中等收入家庭协助法》。该法以“扩生选择学校的自由”为依据,提出为进私立的中产阶级子女提供资助。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以“扩大选校自由”的名义,送给中产阶级家庭和私立获得政府资助的理念。
  第五,成本分担。198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了严重而漫长的经济衰退期。教育质量的下降和财政紧缩的要求,使社会和国会检讨生资助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约翰斯通的“分担成本”理论受到了各界的关注。他把高等教育的成本划分为教学成本、生活成本、因上学而产生的机会成本。从高等教育的成本构成角度要求未承担高等教育直接成本,或者承担不足的社会群体增加成本分担份额,认为纳税人、、企业、家庭和应共同分担高等教育的成本。家长直接承担成本的方式是提供生活费,为支付学费。家长无力承担的成本可通过政府和对生的资助来解决,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公平有效的生资助政策。
  (二)中国的资助理念
  第一,保障工农受教育权利,培养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新中国是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高等教育不再是富有阶级的特权,劳动人民有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要向工农民众敞开校门,就必须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政府从1952年秋天开始,为所有取消了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这使得许多青年有了接受教育的可能。
  第二,“以俄为师”,移植苏联模式。苏联在生资助方面采取的是免费加助学金、开办工农速成学校和建立干部学校等三项基本方法,我们都曾一一照搬。免费上、提供助学金在经济上保证了,特别是工农的条件。在助学金年代,社会的基本共识是,为国家,为人民上,国家为生提供资助,后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贡献,但是这种模式也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第三,高等教育应满足社会需要。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满足国家需要、为国家培养干部转变为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培养人才,这是一个改变政府资助生目的的大变革。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另一方面,“当干部”不再是所有生唯一的选择。
  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贫困生上的权利。1992年我国宣布了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此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收入分配的差距也随着而来,来自贫困地区农业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无力承担高等教育费用,他们需要政府和社会的资助。为此,政府出台了“特困补助”、“特困学费减免”、“勤工俭学”等措施。
  
  三、中美两国资助主体的比较
  
  王慧霞等:中美两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比较研究第一,基于政府层面的比较。在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资助在整个资助事业中占主导地位。而且,政府在整个贷学金制度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联邦政府是贷款资金的主要提供者,资助数额已经超过贷学金总额的50%,政府对不同贷款提供担保和贴息,减轻了还贷负担,而且催促还贷也是政府的直接或间接责任。为此,政府管理着庞大的信息网,控制力遍及全国。在中国,政府是生经济资助的投资主体和政策主体。政府最大限度地给高校贫困生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财政资金支持,例如:从2007年秋季开学一个学期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实施新的助学政策将投入154亿元。国家奖学金、困难补助专款、在校期间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100%财政贴息以及支付贷款银行50%的风险补偿金等。同时,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引导各种资助途径向着合理的方向进行配比。

  第二,基于高校层面的比较。在美国,各大高等院校对贫困生所能提供的资助约为全国总额的20%。在中国,学校是贫困生资助的教育和引导主体。由于我国社会中介机构的不完善,高校承担了大量本应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的生经济资助的职责,日益庞大的资助体系占用了大量高校人力和物力资源,例如高校承担了国家助学贷款50%的风险补偿金。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第三,基于银行层面的比较。银行是我国资助贫困生的金融主体,主要体现在助学贷款的发放上。助学贷款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支付高等教育学费或生活费等费用,以未来收入为第一还款源的金融产品。可见,银行所承担的职能是助学贷款的发起者、资金提供者、服务者和回收者。据对陕西省省属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研究结果可知,助学贷款占总资助金额的54.21%,可以看出助学贷款的确是解决贫困的主要方式。而在美国这个比重远远小于中国,仅为34%。此外,美国的银行在给贫困生提供贷款时具有良好的担保贷款机制,所以银行本身承担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而我国的银行在提供贷款之后,其配套的风险担保及补偿措施较美国是相当有限的。
  
  四、中美两国资助模式的比较
  
  美国的资助模式突出表现为资助方式、资金来源、资金资助方向多元化。我国的资助模式主要表现为以奖助学金为主,以贷款为辅的资助模式。为了便于比较,特别对中美两国的助学金和贷学金进行了比较。
  美国的资助项目如此之多,为防止有些人重复资助乃至资助“过剩”,而另一些人资助不足乃至一无所获,政府采用了“资助包”(financial aid package)这个资助方案。所谓资助包就是“包容了收到的所有资助。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资助、诸如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都混合在一个包中,以满足的资助需要。”这个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资助政策实施过程当中的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五、启示
  美国对贫困生资助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通过比较中美两国贫困生资助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第一,要包容多元资助理念,构建多层次经济资助体系。我们的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正处于精英高教向大众高教转型过渡的临界点,单靠助学金显然难以支撑起大众化高教体系,而单靠贷款又难以解决特困生的燃眉之急,更何况我国东、中、西部,城乡、民族诸方面发展很不均衡,院校、学科、、学段间成本与收益差别在扩大,客观上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以什么样的资助理念来指导资助事业的问题。显然一个大一统的单一动机与指导思想,或“决不让一个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空洞口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调动全社会投身生资助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立体资助格局,我们也需要多元资助理念的指导。这方面美国的多元理念并存、互动,无疑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当前我们也需要建立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东方传统,与通用国际资助理念相接轨的多元指导思想。
  第二,由“资助包”得到的启示。通过“资助包”这种方式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更大限度的发挥效率,这样可以防止有些贫困生被过度资助,而有些贫困生对资助则是“望眼欲穿”。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我国生资助政策的最终走向肯定是“收费加以贷款为主的混合资助模式”。因此,如何使相对有限的资助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提高效益,使真正需要资助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可能资源,并使现有的各种资助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匹配,“资助包”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操作指南。
  第三, 更多的利用市场的力量和经济手段去推动银行参与贷款。美国的商业银行愿意积极参与联邦贷款主要有三点:一是因为联邦政府的担保,风险最后由政府承担,对银行来说贷款风险不大;二是银行参与贷款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可以向收取贷款启动费,政府还给予一定的特别津贴;三是银行间竞争激烈,许多银行把扩生贷款作为占领市场、培养未来客户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鼓励银行放贷。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规定最高利率的前提下,实行有限度的浮动利率;此外,对发放贷款的银行在税收上实行优惠或给予一定的管理成本补贴。同时扩大参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范围,鼓励其它商业银行甚至外资银行参与贷款,以加强竞争,提高效率,改善服务。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陶培之.中美生资助政策的比较[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2]季冬生,何曙.美国助学金融概况对我国的启示[J].山西财经学报,2003,(03) .
  [3]李红桃,朱俊文.美国联邦担保贷款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与经济 2002,(04).
  [4]王秀军.美国高校的贷学金制度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4,(05).
  [5]牛彦绍,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思考与评价[J].财会月刊,2005,(05).
  [6]Jhon S .Brubacher,Willis Rudy,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An American History 1636-1956,Haper &New York,1958.
  [7]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DE,1993) The Student Guide 1994-1995:Financial Aid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8]Johnstone ,B.(1986) 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ance,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College Board
    上一篇:论大理白族工匠村传统工艺的开发与保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