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2017-08-14 01:11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浅谈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 公平效率 贫富差距 社会公平 和谐社会
     [关键词] 公平效率 贫富差距 社会公平 和谐社会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普遍增加。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已经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正视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将社会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动态地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和谐。
  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公平问题涉及诸多领域。经济公平是公平问题的核心,要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同利益主体按各方可接受的条件处理相互关系,合理分配经济利益。目前普遍认为,经济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所有参与竞争的主体在资格或条件上是平等的,它们取得资源、信息的条件相等,也就是机会均等。政府对于参与竞争的主体的调节和管制一视同仁;有关经济竞争的法律、法规对于一切参与竞争的主体具有同等约束力;经过再分配之后的经济利益格局基本公平。
  人类的基本活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因此,我们所说的效率,一般来说是指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效率。决定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经济基础的,也有上层建筑的。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看,决定效率的因素包括人的生产能力、知识和技术水平、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发挥程度、劳动工具、生产方式等。这一切,都是和人的能动性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效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最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使财富最大化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没有效率就没有发展,没有公平就失去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效率和公平始终是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并随着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一对矛盾。
  公平和效率是辩证统一的。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只有建立在效率基础上的公平才能有物质保证;公平是效率的动力,只有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效率才能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分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成员的收入普遍得到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公平问题更加显现出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违背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而且最终将危及社会经济稳定,影响发展的效率。因此,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时,必须要动态调整,因时而化,保持公平和效率的适时统一。
  二、社会公平问题的现状分析
  公平问题表现在诸多方面,就公平问题的核心经济公平而言,主要表现在起点不公、过程不公和结果不公,集中表现在结果不公上。
  1.起点不公平。虽然先天的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禀赋、 出身家庭的贫富、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差别,但是后天的起点不公平仍大量存在:人们之间受教育的机会不同,健康的机会不同,迁徙的机会不同,的机会不同,致富的机会不同,合作的机会不同,参政的机会不同,发展的机会不同,进入市场的机会不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2.过程不公平。国企高层管理人员收入过高,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实行区别对待的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改制中内外勾结低价处置资产,利用内部信息或散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股票获取暴利,通过征地剥夺农民,通过关系或贿赂低价获得国有土地,以及农民工工资得不到保障等。在进入市场的机会上的不平等很多是与规则的设定和对规则的把握有关的。总体上看,规则设立很严,执行偏松,对裁量权的把握又因人而异。前者如人们要办一个企业,哪怕一个非常小的个体户都要很高的初始门槛;不必要地设立行政许可,创造寻租的机会。后者如审批和审判,在裁量权把握的尺度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与关系和财富挂钩的现象,这就使得进入市场机会不平等,履行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而且这种裁量权的把握往往和腐败相连,引起另一种形式的社会不公。
    上一篇: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引起的寻租问题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