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作者:郅扶旻 徐洪涛 张书娟 马建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病变(PAD)的发病情况,踝臂指数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PAD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手段。可较准确的评估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的病情。
踝臂指数 下肢动脉病变
1 ABI与PAD概述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是踝部动脉收缩压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ABI所基于的原理是动脉狭窄达到临界水平并导致狭窄远端灌注压的降低程度大致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其临床应用价值在国外已得到广泛认可,国内应用现已较多[1]。
下肢外周动脉病变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广义上是指除冠状动脉和颅内动脉以外的其他动脉的闭塞性疾病。通常所说的PAD多指下肢动脉疾病,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和糖尿病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
使用ABI检测下肢动脉疾病,目前已得到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等组织的认同, 2003年,ADA专门就PAD问题发表了指导性文章,推荐下列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ABI的测量:(1)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2)小于50岁,同时有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患者;(3)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如ABI正常,应定期进行复查。
2 ABI与PAD相关性
ABI检测是一项良好的无创检查,安全、价格低,是诊断早期PAD的重要检查。杨进刚等[2]赞同以ABI<0.90为标准,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5%,可重复性较好。Norman等[3]在FDS研究中发现,在1294例患者中,PAD的发病率为13.6%,并且以每年3.7%的速度增加。管珩等[4]进行整体抽样入选大于50岁、并伴有1项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结果表明,在1397例患者中,PAD的平均检出率为19.47%,在年龄大于7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PAD发生率高达31.9%;血糖控制欠佳者发生PAD的危险性是血糖控制达标者的2.44倍。Diehm等[5]在德国6680 例患者中调查研究,发现男性的PAD罹患率为19.00%,女性为16.80%,并证实PAD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呈明确的正相关。有报道显示,较低ABI组患者的PAD进展快,出现溃疡、坏疽较早,截肢率明显增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后,下肢供血不足,可导致患者下肢冰冷感、间歇性跛行等,但总体只有约10%患者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因此,若仅从临床症状诊断糖尿病性外周动脉病变,则将会有近90%患者漏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我国下肢PAD患者中只有6.3%被诊断,93.7%的患者未得到明确诊断。PAD中约4/5患者ABI<0.9, 但没有明显的肢体缺血症状,只有1/5患者有间歇性跛行的临床表现。依据间歇性跛行诊断PAD的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差的特点,这些无症状的PAD患者不易引起重视。对于无明显下肢缺血症状的患者,检测ABI对糖尿病下肢PAD早期诊断尤其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