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32例

2014-01-13 01:51
导读:医学论文毕业论文,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32例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手术 带锁髓内钉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手术 带锁髓内钉
  
  【论文摘要】
目的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3 年8 月至2007 年8 月对32 例胫腓骨骨折病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5例。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10 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现断钉、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损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练习,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理想固定方法。
  お
  
  胫腓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13.7 %[1]。胫腓骨骨折治疗的目的是要恢复小腿的承重功能,防止发生膝踝关节劳损。带锁髓内钉应用治疗长管骨骨折是过去10~20 年中创伤骨科内固定术主要进展之一,它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弹性固定,术后能早期功能练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越来越受骨科医生的重视。自 2003年 8 月~2007年8 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折 32 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5~51岁,平均35岁。受伤原因:伤 16例,跌伤13例,坠落伤3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 27例。按 AO分型,A型16例,B型12例,C型4例。开放性骨折按 Gustilo分类,Ⅰ型3例,Ⅱ型2例。
  1.2 术前准备 闭合性骨折先行跟骨牵引,20 %的甘露醇静脉点滴 2~3d,每天2 次,每次125 mL,牵引6~8d后,待局部肿胀减轻,情况稳定后,再行手术,术前摄健侧小腿 X线片,在健侧根据术前患者胫腓骨正侧位片,测量健侧及患侧胫骨度和髓腔直径,去除放大率,选择长度和直径合适的髓呐针 。开放性骨折及时进行彻底清创,尽可能小切口切开,2例患者来时较晚,予清创,放置引流,抗感染治疗后按闭合骨折手术。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3 手术步骤 患者仰卧位,行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膝关节屈由 90°,取髌骨下极至胫骨结节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纵行切开髌韧带,显露胫骨结节上方的斜坡,在胫骨结节前缘、后 0.5 cm处用骨锥刺入并旋转扩大,其方向与髓腔平行,不经扩髓或有限扩髓即将术前选好的髓内钉与连接器固定后缓缓击入髓腔,接近骨折端时,在 C 型 X线机透视下复位,再将髓内钉送入远端髓腔至踝关节面上 2~4 cm,连接远近端瞄准器置入锁钉,先锁定远端锁钉,再锁定近端锁钉,缝合并包扎切口。为下肢旋转,术中可侧量髂前上棘-髌骨-第1、2趾间应成一条直线。
  1.4 术后处理 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5~7d,脱水应用 3 d。术后均内服,按骨折三期辨证论治。术后 1~2 d 开始,遵循保护下的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晚期负重的原则。先做跖趾关节、踝关节的屈伸,后做膝关节功能锻炼,2~12 周床旁或扶拐活动,由不负重向负重过渡。术后12周还可适当拔除远端或近端的两锁钉,使骨折端动力化,以促进骨折愈合。
  
  2 结果
  随访 10个月以上,32例骨折患者全部骨性愈合。自定评定标准,结果无疼痛,步态正常及膝关节功能正常评为优,本组 29 例,占90.6 %;轻度疼痛,步态及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评为良,本组 3 例,占 9.37 %。明显疼痛,步态及膝关节功能明显异常评为差,本组无。切口皮肤感染 1 例, 2例术中出现大隐静脉损伤,有 2例出现膝前疼痛拔除髓内钉后疼痛消失。
  
  3 讨论
  3.1 胫腓骨下段特别是中下 1/3交界处是三棱形向四方形移形部位,小腿肌肉均位于小腿后外侧, 骨折后在胫骨的前内侧存在着张应力,肌力不平衡和重力的影响, 胫腓骨骨折是极不稳定的骨折, 位置越低, 稳定性越差。另外胫骨的营养血管由其上 1/3 后外侧滋养孔穿入髓腔, 所以中下段骨折时, 营养血管极易受损, 导致下段骨折供血不足, 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故手术复位内固定为首选的方法。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历年来,骨折治疗围绕“整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大原则不断演变进展,固定是其核心 。固定原则、方法、器材的演进基本上反映了骨折治疗的某种趋向。70 年代以来,AO 学派骨折治疗观点和方法的影响遍及全球,临床实践确实获得了很大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先后有人提出应力遮挡(wolf律) 的观点,在这些基础上,出现了 BO (biologicalosteosynthesis) 理论,即生理的,合理的接骨术的观点。BO 强调保护骨折断端的血运及生物力学要求,追求复位,而不强求解剖复位,强调“小而理想,同心圆的固定物”而不过分强求坚强的固定物[2]。不以牺牲局部软组织血供来强求达到坚强固定,是 BO 的核心概念。这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方面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上一篇:中风后角色变化可能引发的心理情感障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