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传染病,发病率高,我国受感染人数达7亿以上,不仅直接影响人群的健康,甚至还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其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极大[1,2,3],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工作和学习。
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不洁注射及围产期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的。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10%,约1.2亿人,其中1/4的人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我国现有慢肝患者1200万,每年死于肝病者约30万,其中半数为肝癌。
1 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是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或意外地接触污染的血液和体液等途径,在医疗活动中使乙肝病毒经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4,5]。有报道血液透析工作人员的HBV携带者和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4]。庄辉认为,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不同乙肝病毒流行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增加;社会经济状况改善,医疗服务项目增加,增加了医源性传播;
1.1 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
输入被HBV污染的全血、血清、血浆、血小板、凝血因子,注射或输入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都会引起乙肝传播。上海市的12所医院中,在透析室经两次透析的病人100%感染了乙肝[4]。
在特殊的情况下医务人员也可以将乙肝病毒传给病人,如美国某一地区,4年中有71例乙肝病人在发病前2-6个月曾经治疗过牙病,其中55例病人可以追踪到同一个牙医。检查显示这位牙医血中带有乙肝病毒,虽然他的唾液、尿、粪便中未找到病毒,器械消毒可靠,但就是由于他经常不戴手套操作导致感染。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后来这位牙医操作时戴上手套,此后经过他治疗的病人再未发生过乙肝。
1.2 经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
使用被乙肝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物品也是乙肝医源性传播的主要方式[4]。因此在化验采血、注射、预防接种、针刺、拔牙、各种内镜检查时,如消毒不严,共用器械,直接接触阳性的血液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均可引起乙肝传播。
2 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乙肝或HBsAg携带者的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测到HBV,因此将乙肝列入性传播疾病(STD)的考虑已渐趋肯定[6]。
据美国疾控中心调查资料[4]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