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
2014-10-23 01:57
导读:医学论文毕业论文,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防治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截至1985年,全世界估计有2800万病人,解放以来经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证明该病在我国是一种流行面积很广、感染率较高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1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
1.1 国外 以日本、朝鲜较为严重,日本的华支睾吸虫病从疫区分布范围到人群感染程度都经历了由大到小,由高到低的变迁过程,1922~1929年8年内,所有疫区虫卵检查总阳性率为0.40%,其中冈山县最高为6.17%;1947年全国总阳性率仅为0.003%,冈山县为0.05%;但一些特定地区的阳性率仍很高,如冈山县儿岛郡东兴除村高达67.2%。在1951年以前,除北海道及冲绳以外几乎全日本都有疫区或病人。60~70年代,疫区相对缩小,发病率明显减少,但由于日本人喜欢食用生鱼片,所以感染的机会仍频繁,发病者成人高于儿童。朝鲜华支睾吸虫病呈点、片状或线状分布,其中以洛东江流域及其支流琴湖江流域的居民为多,至少有25%被感染。1971年在南朝鲜全南道严多村和庆尚道金海村,用华支睾成虫抗原做皮试,阳性率分别为50.30%和76%;粪检虫卵,阳性率分别为55.70%和83%,主要是因为当地居民习惯用人畜粪便喂鱼,并喜欢吃生鱼所致。目前,朝鲜仍有2%的人感染。越南的重点疫区是江河及湄公河三角洲平原,估计人群感染率在25%以上。其他如老挝、柬埔寨、印度、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早有报道,除亚洲外,中欧、俄罗斯、英格兰及阿尔及利亚曾有散在病例发生。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2 国内 据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及战国楚墓古尸发掘的研究结果表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2300年以上,1903年Boott首次证实我国有华支睾吸虫病。30年代欧美医生对我国东南沿海城市、日本人对东北及北部城市的人群作了零星的调查,感染率在0.20%~53.73%之间,40年代后我国学者也不断发表调查报告,解放后,特别是近30多年来,几乎各县市都开展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国内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有6属8种,最主要的为纹沼螺、长角涵螺和赤豆螺3种,华支睾吸虫对第二中间宿主的选择性不强,一般淡水鱼均可,如白皖、黑皖、白鲢、鲤鱼等;小型鱼类主要为麦穗鱼、棒花鱼、黄颡鱼、克氏鲦鱼,以麦穗鱼感染率和感染度最高,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淡水虾也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此外,鱼苗引起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应予重视,1983年,四川南亢县鱼种站养殖的部分鱼苗,感染率高达45%~84.50%。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为家畜及野生动物,如猫、犬、猪、狐狸、野猫、水獭、兔、黑家鼠、褐家鼠、水牛、骆驼等,实验动物为小白鼠、大白鼠、豚鼠、仓鼠等。已证实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河南、山东、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上海24个省、市、自治区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南方以广东、广西两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为重流行区,部分村庄居民感染率高达80%以上,患者以成人为主;其次是香港、台湾以及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延边朝鲜族,在台湾南部,学生皮试阳性率为34.8%,学校职工为51.90%;另外,中南地区的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由于江、湖水网纵横,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华支睾吸虫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以及保虫宿主生存,使人群感染机会增多;中原地区的河南省,由于人们喜欢食半生不熟的鱼,所以也有中、轻度感染。不同地区的感染率相差很大(0.08%~57%),感染度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目前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状况有分布范围广,呈点片状分布、感染方式不一、流行程度不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