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报酬递增理论的文献综述(2)
2017-09-02 01:53
导读:从现有的文献看,货币外部性。有时候又被称为“密集市场”效应,基本上都出现在垄断竞争市场环境之中。较早从理论上分析货币外部性的文献是Murph
从现有的文献看,货币外部性。有时候又被称为“密集市场”效应,基本上都出现在垄断竞争市场环境之中。较早从理论上分析货币外部性的文献是Murphy、Shleifer和Vishny(1989)的研究。在他们的模型中,一旦企业的利润不能完全反应其所创造的社会净收益,那么就会出现货币外部性。此时,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并改善各投进要素间的协调题目,或者进行“大推进”式改革,都能获得递增规模收益。这种外部性的大小是与市场中参与此活动的企业数目相关,而与企业从事的活动无关。Rodrik(1996)分析了不可贸易的中间投进品之间的互补性会使小型开放经济体中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现象的情形。
从理论研究的文献看,企业内部的规模报酬递增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导致的:第一,固定本钱。Romer(1990)Aghion和Howitt(1992)以及Grossman和Helpman(1991)都指出,只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固定本钱,那么就一定会在企业内部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第二,生产投人品之间的互补性。Fasterly(2001)以为,除了固定本钱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会导致企业内部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的出现,即不同类型熟练工人之间的互补性。在团队生产中,某个成员的错误会使得其他团队成员的努力付之东流,所以将团队中的高技能工人身上投资的报酬会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出现递增的特征。 3 规模报酬递增的对经济的影响
规模报酬递增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影响上。规模报酬递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长期效应。在短期内,规模经济效应是否会对经济波动产生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题目。这是由于,短期内的经济波动会对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不能理解经济波动产生的原因,就很难运用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往熨平经济波动。我们分别概述供给边和需求边的规模经济效应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1 供给边规模报酬递增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分析供给边的规模报酬递增对规模经济的影响时,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Diamond(1982)、Weitzman(1982)、Shleifer(1986)、Diamond和Fudenberg(1998)、Howitt和McAfee(1988)等人的分析,他们都假设生产技术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并以此为基础从理论上阐述规模经济效应对经济变动的影响。他们指出,规模报酬递增会导致多重均衡的出现。由于不存在唯一的稳定均衡,所以经济在各个均衡之间的转换会导致大幅度的波动。近年来对经济波动的研究发现,经济波动通常都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而且这种非线性波动都是内生的。Ryzhenkov(2006)利用1948~2004年间美国的总量数据对一个含有规模经济递增现象的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校准后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报酬递增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其累计循环效应却非常明显。Aloi、Dixon和Lloyd—Braga(2000)以及Lloyd-Braga(2007)等人则在世代交叠模型中利用Hopf分叉法分析了规模报酬递增对非线性内生经济波动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规模经济效应使得那些能导致非线性内生经济波动的条件更加轻易出现。
3.2 需求边规模报酬递增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由于需求因素的变动都能通过价格机制反映到供给上往,所以在研究经济波动现象的文献中,很少有人从需求角度展开分析。Young(2007)分析了需求边的规模经济报酬递增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他的研究表明,当带有明显网络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时,为了获得消费外部性所带来的需求边的规模经济,高新企业会在需求发生很小的变动时做出重大的价格和产量调整。这会使经济变动得更加剧烈。尤其需要留意的是,当需求边的规模收益递增现象比较明显时,即便投资和产出不发生变动,价格水平也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其原因在于,所有需求边的规模经济都源自于网络效应。由于存在网络效应的产业,基本上都是生产的固定本钱较高,而边际本钱趋近于零的产业,所以对于这些产业中的企业而言,价格竞争是最常用的竞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