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2017-09-09 01:11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温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毕业
温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
毕业
温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一)温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人才是温州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6年的发展,目前全市非公企业数量已达13余万家,92.6%的社会劳动力在非公企业就业。分析表明,温州非公企业的产值增幅与非公企业人才密度的提高幅度高度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度达0.967,t值<0.01,通过了双尾检验。)(见图1)。可以说,人才是温州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
2、人才是温州非公经济持续发展的紧缺资源。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分析,截至2003年底,非公经济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79.9%。根据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率先进入富裕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全市非公经济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这就要求非公企业人才必须得到超前性、跨越式发展(从趋势模拟的方程看,人才密度的增长幅度将快速上升)。从产业发展的要求分析,非公企业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更多、更高。在全面推进“一港三城”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怎样抓住非公经济发展的新契机,稳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关键是能否在非公经济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进程中汇聚一批支撑温州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包括一支适应现代产业国际化、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支具有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一支具有较高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产业良性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扩大人才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大人才开发力度,集聚和培养各类人才,确立温州在产业竞争中的人才比较优势。从企业成长的角度分析,温州非公企业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科技进步,从技术输入到技术自主再到技术输出,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进而到研发密集;二是企业转型,从传统工厂形态走向现代企业形态,实现结构转型,从传统加工工厂到工贸企业进而到集团企业。前者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后者需要大量创业和管理人才,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否吸引到足够的人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问卷调查表明,非公企业已强烈感觉到人才缺口的压力,四大类人才均十分紧缺,管理型人才相对最稀缺(见图2)。可以说,温州非公企业能否在新世纪取得新突破,根本上就在于能否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表现出引人能力强、留人环境好、用人机制活的优势,在于能否造就一个开放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整体效用高的人才高地。
(二)温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是当前温州人才工作亟待解决也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人才作为一种资源要从宏观上加以调控,实现人才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均衡,必须要始终如一地坚持非公企业用人自主,坚持人才产权自有,坚持从战略理念、制度设计到方法手段上进行全面创新。从实现人才与非公经济发展相适应、实现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进行超前储备以及实现人才工作科学化的要求来衡量,温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还有许多新问题需要克服。
1、人才工作制度创新纵深不够: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未能从简单政策推动转向整体制度推进。长期以来,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一直未能从简单的政策推动转向全面的制度创新。表现在:一是政府缺乏制度竞争意识。在推进非公企业人才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没能较系统地进行整体制度设计,而是仅限于针对出现的问题作出政策上的调整,在引人和留人手段上局限于“拼政策,比优惠”,将正常的人才竞争拖入到恶性的人事政策竞赛,不能从根本上营造一个适合非公企业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二是政策配套协调性差,有些非公企业人才政策兑现不及时甚至不兑现,政策的相互交叉甚至相互矛盾等现象时有发生。
2、人才信息化程度不高:非公企业人才配置未能从集市型的有形市场转向信息化的无形市场。人才供求信息直接影响人才流动的速度与质量,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关键。温州非公企业人才资源配置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初级的集市型人才市场阶段,人才供求模式还没有及时转到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向信息型人才市场转换。而且,缺乏一个公益性的、对社会开放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公共信息平台和一个有效的人才工作信息发布、沟通和传播的载体,限制了党委政府人才信息实现大范围、快速、远程、大容量的高效传递,导致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效率不高。表现在:一是公共性人才信息供给不够。非公企业很难了解有关宏观人才信息和市场预测的数据及相关的分析报告,进而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企业人才发展规划,造成与企业发展不对应人才的过度集中和浪费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信息沟通的缓慢造成对有形人才市场的依赖,抬高了人才市场供求双方的交易成本。从调查情况看,非公企业主要通过有形人才市场
招聘人才的占42.1%,而通过网络方式的只有18.9%,另外尚有18.5%的非公企业在等人才上门自荐(见图3)。三是人才供求信息不完全。调查显示,有60.6%的被调查样本数认为,目前人才市场供求主体不到位制约了人才的正常流动。由于用人企业和求职人才信息沟通不畅,难以通过自发调节得到有效疏导,导致非公企业人才供求经常出现结构性失衡。四是信息平台建设的滞后,不利于政府对人才市场供求状况的及时跟踪与监控,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供求状况,从而不能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和有效的加以调控。五是信息传递途径不畅,使政府的有关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信息不能及时向社会传达,并扩大影响,造成许多非公企业和人才不了解温州的非公企业人才人事工作的政策和相关服务内容。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人才调控手段不多:非公企业人才调控未能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在党委政府层面,虽然思想上对非公企业人才发展问题日益重视,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适应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新的、综合性的人才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对非公企业人才的管理较多依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运用较少,这在非公企业人才配置高度市场化的温州显得很不适应。表现在:一是面对非公企业人才缺口不断扩大的趋势,办法不多,不能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反应,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多渠道快速培养和吸引紧缺人才。相对而言,反而凸显出投入力度不足、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温州要推进“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建设国际性轻工城,成为“活力之城”,就必须有国际性人才作为支撑。随着入世后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温州已明显感到通晓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综合性人才严重缺乏,金融、法律、会计、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专门性人才短缺。长期来看,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好综合性、专门性、国际性人才短缺这个问题,很容易导致企业甚至整个产业外迁。二是政府部门对人才流向、布局的调整,往往只是简单地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等方式解决部分非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显得相对乏力。三是党委政府对非公企业人才宏观调控的能力较弱。在人才配置市场化条件下,非公企业用人自主和人才产权自有,党委政府缺少有效的手段来体现自己的意志,人才发展战略难以得到很好的实施。四是对非公企业用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调控乏力,人才市场秩序容易出现失控,人才盲目流动现象普遍存在。调查表明,占23.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现在人才流动“频繁”或 “很频繁”。另外,仅有30.9%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现在的人才流动是“比较合理”的。尤其是非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无序频繁流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人才服务尚不到位: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模式未能从“控制指令型”转向“服务指导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特征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模式应该是服务型、指导型而非控制型、指令型。但是,目前党委政府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在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一是服务领域较窄。在人才培训、人才评价、人事代理等方面,党委政府应当介入而未充分介入,应当创新而未及时创新。如,对非公企业人才的培训,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培训中介组织资源不足,分工不够,培训内容设置与国际不接轨、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二是人事政策滞后。在人才引进方面,人才认定标准僵化,有的特殊人才受现有人才认定标准所限,无法引进。如,有的非公企业急需要的紧缺人才,本人虽有真才实干,但没有学历、职称,无法引进,即使引进了也享受不到相应待遇。在人才流动方面,制度体制保障不配套。户籍登记管理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工资福利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僵化,限制了非公企业人才的合理流动。如,非公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没有档案管理权,无法掌握员工以往的经历、学历、奖惩等基本情况,形成使用员工的信任障碍,阻碍了非公企业人才的合理流动。而且,在人才评价、职业指导、人事代理等方面则刚刚起步,尚不能为非公企业人才合理流动提供良好的服务。另外,人事法规政策的配套、落实、透明度、连续性都存在不少问题(见表1),影响了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健康发展。三是人才服务合力不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是一项
系统工程,在具体工作中涉及组织、人事、科技、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教育、财税、工商、房管等有关职能部门。由于与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相关的部门多,组织协调困难,从而造成人才工作和人才服务的合力不足,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四是人才投资力度不大。非公企业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得不到资金上的保证,使经营管理层进行国际化经营必需的国际经贸、科技知识没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在支持建设以重点非公企业为依托的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以及开放式的重点实验室方面,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聚才载体缺乏,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难以有效集聚。另外,对一些有特殊价值的顶尖人才和海外
留学人才,也缺乏足够的投入来做深入细致的个案工作。
表1 非公企业人才政策环境调查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有关人事政策不完善,不配套。 18.46%
人事政策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17.07%
政策透明度,宣传不够,难以全面了解相关规定 15.67%
政策执行不力,相关部门间不协调,落实不到位,难兑现。 29.25%
市、县、区之间不统一,差别较大 9.86%
政策不稳定,不连续。 9.69%
5、人才市场监管客体模糊:市场监管未能从控制微观主体行为转向监管市场秩序。温州人才市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尚不成熟。表现在:一是非公企业人才市场信用环境不佳。人才信息的真实性、人才使用的安全性、劳动契约关系的合法性都存在不少问题。如,人才市场的假学历、假档案、假招聘等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人才市场信号的噪音化,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二是中介机构行为不规范,缺少人才中介服务标准体系以及市场准入制度。三是缺少公正权威的咨询机构,承担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咨询,进行职业资格、工作技能、及其它专业水平鉴定和认证。四是社会诚信体系缺失,没有个人及企业诚信信息网络。对非公企业不履行劳动合同、经济合同,不兑现承诺,克扣人才工资、少缴或不缴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背信弃义、违规操作等不法行为没有失信惩罚机制。对人才背弃信用、恶意跳槽、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也没有有效的控制办法。
6、人才意识不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观念未能从传统人事管理转向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有的地方和部分领导干部对非公企业人才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是企业自身的事情,还未真正树立起现代的、科学的非公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意识,被动地为非公企业和人才提供传统的人才人事服务。而且,缺乏对非公企业微观人才工作的积极引导和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氛围的有力营造,再加上一些客观和非公企业主本身主观的因素,致使许多非公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承认人才是自有资本、人才产权意识还未真正形成;部分非公企业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限,人才环境不够优化(见图4)。表现为:一是非公企业负责人不能正确认识与把握人才发展规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职能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范围内,没有意识到人才是企业的经营伙伴,谋求人才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一些非公企业负责人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具备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也没有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没能为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二是非公企业人才资源管理法制化理念缺乏。忽视劳动关系契约化,人才正当的、合理的权益没能给予充分的保护,如:继续教育、带薪休假、协议工资、劳动保障等。三是缺乏对人才投资回报规律的正确认识。由于存在人才流失的风险,非公企业往往不愿也不敢对人才的开发进行投入。只重使用,不重培养。四是多数非公企业没有形成得到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企业没有民主意识,没有记人之功、用人之长、待人以诚、容人以过,以人为本的环境和氛围尚未形成,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