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3)
2017-09-18 01:06
导读:从本质上来说,有效市场假说是对证券市场效率的整体描述。证券市场效率可以划分为外在效率和内在效率(West and Tinic,1976),前者指证券市场的资金分
从本质上来说,有效市场假说是对证券市场效率的整体描述。证券市场效率可以划分为外在效率和内在效率(West and Tinic,1976),前者指证券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即市场上证券的价格能否根据有关信息做出及时、快速地反映。其判断标志有两个:一是市场价格能否自由地根据信息而变动;二是有关证券的信息能否充分披露和均匀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质等量的信息。内在效率指市场交易者的营运效率,反映市场的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效率。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对无效应假说的检验与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是不同的,前者是对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交易成本、契约成本、信息成本等的联合假设的共同检验。因此,对无效应假说检验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有效市场假说不成立,它可能是联合假设中某一个条件的不成立而导致的。
对机械性假说与无效应假说的争论和实证研究,推动了实证会计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应该看到,虽然坚持机械性假说的人相信市场会受到会计程序的规律性干扰,相信市场是无效的,但他们的信念并不意味着市场就是无效的。有效市场假说是一个描述总体市场特征的整体概念,它的成立并不要求所有人都相信市场是有效的。国内外对盈余报告有用性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价格对盈余是有反应的。市场效率理论只是以能否获得超额收益为尺度来衡量这种反应的效率到底如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弱式或半强式有效的检验,恰恰说明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程度,而不构成否定意义。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信息包含有权益资本价值的特定信息,因此在一个有效的市场里,围绕价值波动的权益资本价格应该能够对盈余这一会计选择的最终后果做出反映。但现在的问题是,权益资本价值如何对不同类型的会计选择行为做出反映?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传统的权益资本计价模型
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其存在的基本内涵,驱使许多投资者去试图建立自己的关于权益资本估价的逻辑模型,检验这些模型的基本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费尔森—奥尔森模型(以下简称F-O模型)。
1.资产基础的计价模型
这是一种最直观的基于计量观的计价模型。在该模型中,权益资本的价值等于各项资产的价值减去各项负债的价值。从理论上说,如果公司的各项资产和负债能以恰当的计价方式,如公允市价来计价并且完整地反映所有经济资源的价值,那么公司价值就等于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但遗憾的是,由于下述两个原因,使得该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大打折扣:(1)某些资产、负债项目并没有在报表中充分揭示,存在许多表外资源与义务;(2)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真实价值之间存在相当差距,而评估和调整其公允价值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通常,对流动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相对容易确定,但对长期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合理估价则非常困难。而且,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各项经济资源的合成效应使公司的整体价值产生溢价(或折价),形成所谓的商誉。商誉的存在,使得公司价值的计量与其整体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收益(现金流量)密切相关。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计量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计价模型。
2.未来报酬贴现的计价模型
未来报酬贴现的计价模型来源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质上是对Fisher完全确定模型的概括。依据Fisher模型,假设在完善的市场上,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可以看作是这家公司未来报酬(现金流入)的贴现值(R.瓦茨、J.齐默尔曼,1999),用公式表示,就是式(1):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V0=騎t=1[C璽おぁ莟τ=1(1 rτ)](1)
其中:V0表示当前的公司价值;rτ表示期间τ(即从t-1到t)的市场报酬率;C璽表示在时期t的净现金流量;T代表经营年限。
而不确定条件下多期间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