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1)(3)
2015-09-04 01:05
导读:3.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已经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巨大变化。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应当充分反映这种变化,并在技术开发的各个
3.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已经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巨大变化。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应当充分反映这种变化,并在技术开发的各个课题方面接受这两大理论的指导。
国内的一些研究者近几年来曾分别对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提出不同看法或对这方面的教学努力进行反思。我们认为,这些研究者实际上是在讨论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的某些“原始”论点和构想,即六、七十年代的论点和构想。他们没有把自己的论证更多地集中在这两大理论的近十年的新成果上。事实上,我们的某些研究者提出的质疑,早在80年代初期就已经由两大理论的后继研究者们提出来了,并在他们的研究中对两大理论从体系、观点、方法、分类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修正,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假设,他们这些努力的结果是:到了90年代中期,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已经不再是六、七十年代的那种形态,它们已经发展成为新的理论形态,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具备了新的理论内涵。
课堂教学技术研究以上述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构成“两横一纵”的理论框架:教育技术学和课堂教学研究是“横”的理论系统,它们不仅涉及英语学习而且涉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它们是“通用体系”;语言教学理论(习得和交际)则是纵向体系,它们专门研究语言学习问题。
二、课堂教学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一)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已受到各国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如前所述,教育技术学是在20世纪的后50年新的信息传播手段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专门的研究领域。随着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系统方法程序”也被广泛地引入课堂教学领域,从而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技术”的概念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技术能够以系统方法程序(SAP)直接向教师显示成套的、合理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控制、指导、训练、评价技术手段,所以,此项研究在各国教学中均得到广泛的重视,并不断推出可以付诸实施的成果,在国际语言教学领域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不仅起步很早(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而且几乎每十年就提高一个研究层次,80年代初期的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就已涉及到课堂教学策略选择、学生学习策略调整和培养、学习自助程序的获得以及课堂整体动态控制、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情绪情感控制和培养等深层次的研究课题。国外课堂教学技术研究的进展无疑使我们产生了加快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的紧迫感,同时也意识到系统推出适合中国国情和英语教学现状的课堂教学技术的必要性。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课堂教学技术是实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总战略的有效手段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不仅需要理论宣传,而且需要“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运用“系统方法程序”研究、探索、开发、设计课堂教学的应用技术,将使“素质教育”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思想真正成为第一线教师的课堂指导行为,成为看得见、听得到的课堂活动过程,成为广大教师学得会、用得上的课堂操作步骤,成为教师能够自己研读或观看仿效的书面或音像的教学指导产品。
有些学校和有些教师至今仍采取“应试教育”的策略,究其原因是较为复杂的。但是,如果深入调查一下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第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状态,我们就不难看到,固守较为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此种状况实际上为“应试教育”提供了持续生存的教学土壤。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某些学校的特定条件下,不是总体的教育方式决定着具体的课堂教学运行,倒是日积月累的具体课堂教学运行最终决定了总体的教育方式。
“应试教育”这个概念有它特定的内涵,“应试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把学生的大部分课堂行为变为“准应试行为”,从而加强学生对测试的适应性。习题的泛滥是“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习题的泛滥的内在原因是:在教师缺乏先进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手段的情况下,习题往往被看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有效办法。改变课堂教学的这种落后状况,需要让第一线教师看到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真东西”,而不仅仅是让他们了解关于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的抽象概括与陈述。从一定意义上讲,对课堂教学第一线而言,转轨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技术操作。广大教师需要接触并学习系统的技术手段,有了技术手段的显而易见的成功效果,“素质教育”的思想才能真正变为课堂教学中的现实行为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