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1)
2015-09-04 01:05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论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一、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技术”
一、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技术”(Classroom Teaching Techniques)这一术语并不是新名词,它在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中已被广泛运用。我们提出这一术语,目的是特别强调此中的技术特性和技术内涵。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和教研员经常用“课堂教学技能技巧”、“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措施”等语来讨论与课堂教学技术研究课题相关的问题。在一般的研究中,使用这些说法大体上可以把问题表述明白,不会在理解上造成较大的误差。但在学术性较强的课题研究中,基本术语应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中文“技术”一语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这项研究的特定内容。因此,出于长远考虑,我们准备用“英语课堂教学技术”(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chniques)这一专业术语来进行讨论。我们首先谈一谈这个问题的三个理论基础:
(一)教育技术学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教育技术学是20世纪后50年逐步兴起的一个专门的教育研究领域。这一新兴学科的产生最初与视听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重视教学实施手段的教育研究者们注意到视听设备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媒体,于是,他们深入研究了把视听设备运用到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手段,由此形成了“狭义的教育技术学”。这种狭义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给人们以极大的启发,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技术手段和技术程序不应当仅仅限于视听教学设备的“硬技术”,而且应当推广到教学的其他领域,用技术去装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系统地探索教学设计的“软技术”。完成这样的工作需要新的方法的支持,这就是近20年来被“广义的教育技术学”所运用的“系统方法程序”(System Approach Process;简称SAP)。早在1968年,Banathy已对系统方法进行了明确的描述,他认为这种方法是“设计、开发和实施(教学)的一个自我完善、合乎逻辑的过程。它提供了一个程序框架,在这个框架内首先要确定系统的目标,然后进行分析,以便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就能选择出最适合于成功地运行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最后,再评价这个系统……为改进组织与实施上的设计变化而提供基础。”Banathy的意思是:教学实施首先需要确立系统目标,并对系统目标进行分析,然后就需找到实现系统目标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具体设计程序来实现教学的有效运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广义教育技术学的一项课题就是运用系统方法研究、探讨、制定实现学科教学系统目标的系统设计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广义的教育技术学实际上是教育
哲学、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技术桥梁”。
教育学的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构想、原则和方案,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者则研究、探索、开发并向教师介绍教育的和教学的技术模型、模式和程序。教师接受了这些技术模型、模式和程序就有可能拿到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去实行。
到80年代,广义教育技术学开始关注个别化教学(the Individuation/ Individualization of猼eaching)。专家们认为:“教育的系统方法的基本信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适合于每个学生。”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learners),教育者有必要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技术程序,这样的程序应当允许每一位学习者根据个人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媒体和材料,并允许每一位学习者选择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实施方法旨在更大限度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学习经验,因此,它对我们探讨“素质教育”问题应当有很大的借鉴价值。视听教学—系统方法—个别化教学,构成了广义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内容。我们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时应主要参考后两项内容,即系统方法和个别化教学。
(二)课堂教学研究(Classroom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