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促销伤害危机及其应对方式(4)

2014-06-27 01:14
导读:2. 积极澄清。企业诚恳地就促销伤害危机中反映的题目进行积极解释、澄清,以消除公众及媒体对企业的误解。 3. 积极承担责任,公然致歉。企业采取积极措

  2. 积极澄清。企业诚恳地就促销伤害危机中反映的题目进行积极解释、澄清,以消除公众及媒体对企业的误解。
  3. 积极承担责任,公然致歉。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伤害危机,对出现的题目加以纠正,同时对造成的伤害进行弥补,事后检讨事件反映出来的题目,向公众致歉。
  4. 否认辩解。企业否认存在伤害行为,并为出现的题目进行辩解,力图说明企业在事件中不存在责任及过错。
  从总体上来看,企业积极澄清、积极承担责任、公然致歉被以为是企业面对危机时的积极应对方式,而置之不理、否认辩解被以为是消极应对方式。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对促销伤害危机的概念、分类、企业应对方式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促销伤害危机发生后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即促销伤害发生后消费者对事件超市、事件产品、事件超市外的连锁超市的购买意愿的变化。这一研究将以零售商身看、促销性质、伤害原因、伤害传播范围、企业应对方式等作为自变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对消费者购买意愿这一因变量的影响情况。
  
  参考文献:
  [1]卢长宝. 虚假促销对消费者认知及行为的影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55-58.
  [2]方正. 产品伤害危机应对方式对顾客感知危险的影响——基于中国消费者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3).  [3]方正. 产品伤害危机的概念、分类与应对方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4).
  [4]方正.产品伤害危机中顾客年龄与其购买意愿的差异性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6).
  [5]欧阳电平,甘碧群.企业营销道德测试与评价系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科学版),1998(2):53-56.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6]甘碧群,寿志刚.企业营销道德水准测试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南治理评论,2004(7):11-16.
  [7]甘碧群,曾伏娥.企业营销行为的道德感知与测度:消费者视角[J].治理世界,2004(7):86-92.
  [8]杨杰. 消费者对超市促销的态度及其对购买行为的影响[Z].中国硕士论文数据库,2005.
  [9]刘博,向歆.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标准[J].商场现代化,2007(9下).
  [10]张涛.一年后再看家乐福虚假宣传案[J].工商行政治理,2006(22).
  [11]王晶.踩踏中受伤的商场促销[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7).
  [12]余云珠.浅谈企业在促销中的营销道德题目[J].科技信息,2007(17).
  [13]王晓玉,吴纪元,晁钢令.产品伤害危机及其处理过程对消费者考虑集的影响——基于中国消费者的实证分析[C].中国营销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230-241.
  [14]臻实.贸易促销价格欺诈行为的十种表现形式[J].中国物价,2006(8).
  [15]Compeau,Larry D. and Dhruv Grewal. “Comparative Price Advertising: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and Critique,” in AMA Educators’ Proceedings,Chicago,III.: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1990:56.
  [16]Delia Bitta,Albert J.,Kent B. Monroe,and John M. McGinnis (1981),“Consumer Perceptions of Comparative Price Advertisement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8(11): 416-427.
  [17]Dodds,William B.,Kent B. Monroe,and Dhruv Grewal (1991),“The Effects of Price,Brand,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1,28(8):307-319.
  [18]Friedman,Hershey H.,Philip E. Weingaten,Linda W. Friedman,and Ralph Gallay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rice Markdowns on Consumers’ Ratings of a New Product,”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82,10 (Fall):432-437.
上一篇:在网络经济中创建网络品牌 下一篇:企业营销伦理:科学发展观的微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