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营销(5)
2015-08-27 01:01
导读:(五)和谐营销的企业博弈 组织认同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完全的。企业毕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撇开利益因素的纯粹伦理追求在现实中显然是苍
(五)和谐营销的企业博弈
组织认同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完全的。企业毕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撇开利益因素的纯粹伦理追求在现实中显然是苍白脆弱和难以操作的。所以,企业是否实施和谐营销战略,以及实施的程度和内容有多少,客观上是一个围绕和谐营销的企业博弈行为和过程。笔者感到,以下几个问题是关系企业能否坚持和谐营销导向的关键:约束范围的博弈。如果制度设计较为完善,覆盖面广,企业的营销行为就更多地向和谐的方向收敛,反之则相反;约束力度的博弈。如果制度等规则的执行力度大,社会文化压力大,社会监督强,则企业的营销行为就更多地向和谐的方向收敛,反之则相反;约束时间的博弈。如果制度和文化对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约束,企业经过反复博弈,最终就会更多地选择和谐导向的行为,反之则相反;博弈对象的行为。竞争者、消费者等博弈对象的行为,也影响着企业的行为选择。例如,竞争对手经常采取恶性竞争的营销手段,则企业自身也很难稳定保持和谐竞争的对策。这种状况表明,当社会大量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时,企业是很难自始至终保持理智的策略性行为的。又如,消费者如果日益倾向消费绿色产品,也会促使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活动。这种状况表明,当社会文化和消费倾向趋于理智、节俭、环保时,企业的循环生产、清洁生产、品质营销、绿色营销也必然成为企业策略性行为的主要选择。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
3.贾秀兰.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建设.西南
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4.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