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综述(6)

2016-06-30 01:03
导读:[15] 黄江松.塑造我国城市品牌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4(4). [16] 方丽.城市品牌要素指标体系[J].技术与市场,2005(5). [17] 孙利昌.系统观在城市品牌中的折射

  [15] 黄江松.塑造我国城市品牌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4(4).
  [16] 方丽.城市品牌要素指标体系[J].技术与市场,2005(5).
  [17] 孙利昌.系统观在城市品牌中的折射[J].企业研究,2005(6).
  [18] Gibson, Timothy A. Selling city living: Urban branding campaigns, class power and the civic go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Sep2005, 8(3).
  [19] 菲利普·科特勒著. 李仍和等译. 战略品牌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0] 赵正.城市经营的营销学思考(N).中国经营报,2001-11-07.
  [21] 踪家峰.城市治理分析[J].河北学刊,2001(6).
  [22] 孙成仁.城市营销时代的来临[J].规划师,2001(5).
  [23] 卢泰宏.营销在中国Ⅱ[M].广州: 广州出版社,2002.
  [24] 左仁淑,崔磊.城市营销误区剖析与城市营销实施思路[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3).
  [25] 诸大建,邱寿丰.城市营销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突破方向[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1).
  [26] 黄海生,张卫国、吴丙山.城市营销的运作模式及其机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3).
  [27] 周冰,刘岩.城市营销过程中的广告效用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3).
  [28] 菲利普·科特勒.品牌是城市营销之魂[J].新西部,2005(10).
  [29] 凯文·林奇著.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0] 张卫国.城市形象设计理论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31] 张宏.世纪之交的大连城市形象建设[J].大连大学学报,1999(1).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2] 张学荣.论城市形象建设[J].城市问题,1996(2).
  [33] 汤正刚.现代城市形象的内涵和塑造[J].长江论坛,1997(4).
  [34] 刘玉成.论成都城市形象的塑造[J].城乡建设.2002(10).
  [35] 朱玉明,尹清忠.城市形象提升的理论与实践:以济南市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4).
  [36] 钱志鸿,陈田.发达国家基于形象的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问题,2005(1).
  [37] 孙琳琳,霍泓.论城市品牌形象传播中的几个误区[J].理论界,2005(3).
  [38] 司万师,朱晓东、朱晓静.浅谈城市形象设计与街景综合整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4).
  [39] 张明亮,闫天池.城市品牌塑造中的CIS运用[J].天津经济,2002(9).
  [40] 罗治英.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助推火箭”──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2).
  [41] 胡同泽,蔡旺春.重庆城市形象设计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4(8).
  [42] 刘立钧,张文林,李斌斌.内陆城市空间视觉形象设计分析[J].城市问题,2005(4).
  [43] 颜如春.城市形象塑造要强化文化意识[J].行政论坛,2002(5).
  [44] 冯炜.关于吉林市城市品牌建设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45] 秦启文,周永康.形象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6] 沈山.文化都市:形象定位与建设策略-以南京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5(2).
  [47] 刘文俭,马秀贞.城市文化解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2).
  [48]解安,郭英香等.城市文化形象成因与定位之解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0).
  [49] 石忆邵,杨碧霞.城市文化与和谐城市建设[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4).
  [50] 朱柏林.近代洪江城市文化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5(3).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51] 陈亮.论公共文化中的城市人文精神[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4).
  [52] 陈仕龙.培育高品位的城市文化[J].群众,2005(9).
  [53] 郑卫民.试论城市文化与城市现代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5(3).
  [54] 沈坚.文化改变城市——关于文化在城市中定位的若干思考[J].浙江学刊,2005(5).
上一篇: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