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思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学毕业(2)
2014-02-28 01:57
导读:思维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企业发展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我国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域外法先进的法理念导入我国,正如
思维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企业发展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我国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域外法先进的法理念导入我国,正如庞德所说“法律作为一种调控的手段”,已不仅仅是惩治的代名词,而更多体现的是倡导平等、恪守规范、诚实守信的原则,发掘法律作为社会调控手段的深刻内涵,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在企业管理中渗入法律思维,能更好的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目标。
传统企业管理主流理论—泰勒的“分析式”科学及连续因果链条管理思维,缺乏对复杂涨落的响应能力。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引入法律思维,在价值取向、基本原则、战略重点选择上规则而理性,直接导向企业管理目标的及时应变。
(一)法律思维以减少企业法律风险为价值取向
经济有一个重要的潜规则,即机遇与挑战共生,经营和风险并存。忽视法律风险的存在,单纯强调企业生产流通销售业务,其结果必然达不到企业预期管理目标。另外,企业风险承受度与预期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企业管理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企业如果一味过度强调控制或者回避风险,可能造成商业机遇丧失和管理增加。法律思维能够平衡企业法律风险与经营收益的关系,将预警、揭示、识别、降低、化解企业风险视为作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取向。
(二)法律思维以为主、救济为辅为基本原则
法律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警示,其中包含强制性、责任性的信息给人以威慑和,帮助企业提高责任意识,防患于未然。现代企业管理中,法律思维关注企业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引导企业识别管理后果,警示企业对管理事务作出合理安排,预防事故发生。法律思维倡导和突出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救济为辅的基本原则,强调前瞻性防控理念,防微杜渐,一旦出现无法预防事故后,引导企业迅速补救及妥善处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法律思维以制度和规范的流程为战略重点
现代企业是具有高度分工与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的企业,只有规范化管理,才能将企业意志统一,形成合力。法律思维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和流程优化,以法律思维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制度化,保证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的有效性,继而通过企业管理规范化流程,合理分配任务,建立企业内部轮廓清楚的矩阵结构、自上而下的驱动机制,法律思维始终视制度和规范的流程为企业管理战略重点。
法律思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表现
法律思维蕴含规则性、程序性、平衡性、基准性的特有知识、价值和方法,将其中法理渗于现代企业管理事理逻辑,提升企业理性思维,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管理科学性、决策果断性,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其应用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