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用企业垄断法律规制的实施障碍及其对策(5)
2015-05-02 01:39
导读:其次,建立现代监管制度 (1)监管的目标定位。现代公用企业监管的目标应当是打破垄断,引进竞争,进步资源配置的效率。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必须兼顾
其次,建立现代监管制度
(1)监管的目标定位。现代公用企业监管的目标应当是打破垄断,引进竞争,进步资源配置的效率。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必须兼顾消费者、投资者及相关利益者的利益,监管的核心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效。
(2)监管权的安排。总的来说,监管权应当包括市场准进、定价政策、竞争政策以及普遍服务政策四个方面。但是,鉴于公用企业不同行业或环节经济特征的差异,对于不同的行业或环节应当实施不同的监管,如对垄断性环节(如电网)在本钱透明的基础上加强价格监管,对竞争性环节(如上网电价)实行市场定价;加强对垄断环节公平接进的监管(如电信网的互联互通、电网的公平接进等);加强对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防止市场垄断、价格共谋、欺诈等行为。在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环境下,监管权的设置还涉及到监管机构与政府有关部委的职能划分题目。独立的监管机构对于监管权的集中性要求必然冲击现有的行政权力体系。比如,目前,电力监管方面,市场准进和价格管制是电监会的重要职权,但这两项权力都把握在国家计委手中,“原先存在的治理机构和组织在这次改革中是否有献身精神,能否将权力向新的体制下的电监会移交,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刘纪鹏说,电监会体制的定位和政府体制的交接是一个难点。[4]尽管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政府行政权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分解和弱化,但我国加进WTO之后,新环境对政府职能的需求已经改变,政府职能转变的工作更有待深进。国家计委的权力现在是越来越模糊,按规划,它是一个超然的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综合性部分,但是现在宏观调控、微观治理、投资、价格,它的职能越来越多。而这些职能行使的效果却并不能令人满足。比如,电力、电信的价格管制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国家计委价格司目前的职员配置和和知识储备不能完全适应这项工作的要求。但是,尽管电监会在这方面具有较多的上风,完全剥离计委的价格管制权也是非常不现实的。比较公道的做法应当是在保存和完善计委对于价格的总体调控的条件下,赋予电监会根据国家的价格政策对电力行业的价格进行调整的权力。也就是说,政府政策部分确定定价机制后,由监管委员会负责实施。这些题目都需要通过正式的立法程序来确定。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监管机构的设立和监管职员的选任。首先,监管机构既不能是政府机关,也不能是公共机构,而应是独立的、集中的、法定的、专业化的监管组织。这个机构必须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像德国联邦卡特尔局、美国***反垄断局一样,享有对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案件的管辖权和裁决权,其生效判决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其行使职权。如当事人不服,可以限期向人民法院起诉。新成立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对引进竞争后的电力行业进行监管,是这方面一个非常重大的制度突破,现在的监管委员会跟过往的电力部、能源部有很大区别。它采用证监会的模式,是一个直属于国务院的事业单位,而不是治理电力行业的政府部分。突破编制的限制之后,建立一支技术、会计、统计、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结构比较完善的队伍就成为可能。其次,监管职员的选任上也应充分体现独立性和超脱性。监管职员不宜大量从现有公用企业治理职员中遴选,而应公然
招聘。此外,基于对我国行政权力滥用的法律文化传统的考虑和顺应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潮流的需要,应当在公用企业行业建立相应的自律性组织——行业公会,由其分担部分行政经济治理的职能,组织内部实行委员会制,采取多数决定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治理决策的***化、科学化,也便于决策的有效执行。
(4)监管方法的法制化和科学化。监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行使监管职责,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充分发挥法律对其他手段的保障作用。进步监管手段的科学性和效率,节约监管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