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历代典权特征略考(6)

2015-07-27 01:03
导读:第四,在出典人到期无力回赎时的处理上更加公允。宋律规定,出典人到期无力回赎,典权人依法取得典物的所有权。而清朝,为了维护出典人的利益,防

第四,在出典人到期无力回赎时的处理上更加公允。宋律规定,出典人到期无力回赎,典权人依法取得典物的所有权。而清朝,为了维护出典人的利益,防止在土地吞并加剧的形势下,小农大量破产,以致社会稳定,从而在《大清律例》中规定:回赎期届至,出典人备价回赎,典权人不得“托故不肯放赎”,违者“笞四十”,并将“限外递年所得花利,追征给主,依价取赎。”这与明律的规定相仿。若典期届满,出典人无力备价回赎,则可以委托中人将典物卖与典权人,改典契为卖契,并可将典物的实际价值与典价的差价找回,即所谓“找贴”、“找价”,找贴采取公告的形式进行。典权人不愿找贴,听任出典人别售,回还原典价。这是前朝的法律所没有的。很显然。这一规定,有利于保护出典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道性。为使找贴有章可循,《大清律例》还特地对找贴的有关作了明文规定。
所以,从清朝的有关规定中,可以大体发现,从活卖到尽卖的三个阶段:即活卖、找贴、卖断。由此也必然会形成三种契书,即活卖契书,找贴契书和卖断契书。这种细致的规定是前世所无的,它体现了清代民法细致化的一个倾向。
第五,由于清朝是一个以满州贵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因而在有关典权的法律制度中必定会体现出保护旗人的旗地旗房的特点。例如,乾隆十九年定例,重申禁止民人典买旗地。乾隆二十八年又定例,禁止旗下家奴人等典买旗地。乾隆三十四年再定例,禁止盛京民人典买旗地,并对已经发生的旗民交产状况进行清查。对于旗房的典卖之禁止规定类似于旗地。但是屡屡的禁止,说明清朝对禁止典卖旗地、旗房的法律在现实中并未能得以很好的遵守,以至于咸丰二年,户部在奏折衷提出:“私相授受若仍照旧例禁止,殊属有名无实。准互相买卖,照例税契升科。”随即《旗地买卖章程》颁布,从此,“旗民交产”逐渐正当化。这说明旗民之间的经济往来是一种客观的需要,不可能为任何主观意志和严格的禁令所能杜尽。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第六,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清朝的立法还留意保护其他少数民族的所有权。这一点在典权制度中也有体现。比如,《户部则例》规定:“土默特蒙古地亩不准典买,如有民人私行置买者,卖主买主俱从重治罪,地亩进官。”此外,道光元年,为防止汉民典买夷地,造成汉夷冲突,还特地颁布谕旨,对此严行查禁。另外广西省庆远等府属土司庄田亩,也禁止私行典卖。

注释:
①也有学者以为典字最初使用于“三坟五典”,但这里的典并无任何典卖、抵押等交换或担保的意味,而仅仅是指“经”、“常”、“法”。参见李婉丽文:《典权制度》,载梁慧星主编:《民商***丛》第1卷第384—388页。
②具体的参见:孔庆明等著:《中国民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页。
③学界通说认典权之性质为用益物权,也有学者以为典权是担保物权,还有以为是特种物权。参见梁慧星、陈华彬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95,296页。本文采折衷说,本文仅从角度加以,有关其他方面的论证参见李开国著:《物权***》,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内部教材用书。
④有关具体的案件先容,参见孔庆明等著:《中国民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78页。

:
[1]刘凯湘.权利的期盼[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3]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谢在全.民法物权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5]李志敏.中国古代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
[6]孔庆明、胡留元、孙季平.中国民法史[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7] 史尚宽.物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8] 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录(下册)[R].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9] 张生.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1901至1949[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票据法》存在的主要题目及修改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