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法律意识现代化之模式分析(6)

2015-08-07 01:07
导读:第二,本国内部的化气力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意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从现代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来看,混合型法制现代化又是具有内发型基础的现代化,社

  第二,本国内部的化气力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意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从现代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来看,混合型法制现代化又是具有内发型基础的现代化,社会内部存在着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基础和条件是推动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源泉。”[3](p.562)如随着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向前推进,中国法律意识现代化过程中的模式特征日益显示出来,中国社会内部所具有的强大的现代化动力也日益为西方学者所关注和认可。正如洛克伍德所说:“相比之下,在亚洲的所有民族中,唯有中国为现代世界带来了同等主义的传统、个人自由和社会地位活动性的传统、私人财产可以自由买卖的传统、世俗的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传统、以造反权利为后盾的人性政治理想的传统,以及以学问作为获得官职的关键的传统。”[14]上述中国社会的内部现代化因素,无疑为中国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提供了强大的内部动力,这些因素一旦碰到外来法律文化,并与之相结合,就会有力地推动中国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发展,形成混合型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模式。 
  第三,在混合型法律意识现代化模式中,西律文化的冲击在现代化过程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在中国,从戊戌变法、清末法制改革、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全书”到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固然,法制变革过程中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保存了很多中国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但西方的是显而易见的。伴随着中国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的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也明显受到了西方法律观念的深刻影响。 

【】 
  [1]***文选(第3卷)[M]. 
  [2]吕世伦,姚建宗.略论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模式和类型[A].法制现代化(第1卷)[C].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吕世伦,公丕祥.现代法学原理[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4]S·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1989. 
  [5]钱乘旦,陈意新.走向现代国家之路[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6]李秀林,等.中国现代化之探讨[M].人民出版社,1990. 
  [7]E·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8]公丕祥.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皮亚杰.发生熟悉论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7. 
  [10]格伦顿,等.比较法律传统[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11]陈方正.法律的革命与革命的法律[A].泰格,列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C].学林出版社,1996.   [1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13]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14]威廉·W·洛克伍德.日本对西方的反应:与中国比较[J].世界政治,1986,(9).
上一篇:论行政指导及其程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