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题目及法律思考

2016-02-13 01:14
导读:法学论文毕业论文,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题目及法律思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全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劳务合作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治理体制不健全,输出的劳动力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以上题目,笔者从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输出机构体制、规范劳务输出合同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对外劳务输出;正当权益;对外劳务合同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劳动力过剩题目也日益突出,剩余劳动力走向何处?这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计,更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毫无疑问,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向国外输出劳务是消化国内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到国外提供劳务,换取报酬,既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又赚取了外汇,增加了个人收进。但是,随之而来的很多题目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劳务输出法律制度不完善,劳务输出机构治理制度混乱,劳务输出中介机构良莠不齐,外派劳务职员素质参差不齐,外派劳务职员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等等,这使得劳务职员正当权益受侵害现象屡见不鲜,劳务职员、劳务输出机构之间合同纠纷频发。因此,尽快完善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制度已迫在眉睫。
  
  一、我国目前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
  对外劳务输出,是指劳动者从一国向另一国或境外的某一地区转移并就业劳动,同时获得劳动收进。目前,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4种:(1)通过承包海外工程输出劳务;(2)通过与雇主(即我国有关的国际劳务公司及其代理公司)签约输出劳务;(3)通过在国外的合资经营企业向海外输出劳务;(4)劳务职员通过其他方式到国外自谋职业。在外派劳务治理制度上的基本框架为:业务由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负责业务指导和治理,同一由承包商会实行行业回口协调。劳务项目报批手续由所属的省、市经贸厅、委(局)负责,有关出国证书则由相关职能部分按程序办理。从我国现行外派劳务政策、治理体制及运作情况来看,基本符合目前我国国情和外派劳务的现状,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先进的劳务治理体制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治理体制仍处于调整和转变之中,体制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现行外派劳务治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事业的发展。我国事世界劳动力人口大国,按理说,我国的劳务输出数目应占国际劳务市场份额之首,但实际情况却是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我国在全球劳务市场中的地位极不相当。截至2004年底,我国在外务工职员还不到60万人,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7%,对外劳务输出远远落后于菲律宾、印度等国家,且我国劳务输出人数的3/4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对发达国家等主要劳务市场的职员输出还不到输出总数的10%。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目前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题目
  1.缺乏同一立法,劳务输出法律制度不完善。目前,关于劳务输出并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相关的部分规章和各地规范性文件中,数目少、位阶低、不同一、操纵性不强。目前,规范劳务输出市场及业务的法律,主要是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跨省劳务输出工作有关题目的通知》、1992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劳务输出、境外就业劳动治理工作的通知》、1990年3月原外经贸部制定的《关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治理规定》等。另外,还有一些相关行业规章,各个省也都有本省的相关规定,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由于无同一立法,劳务职员和劳务输出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主管部分治理和调整对外劳务合作关系的法律依据不足,法官审判对外劳务纠纷时无法援引明确的法律依据,只能根据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进行判定。
上一篇: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题目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