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经济法题目(2)
2016-04-02 01:04
导读:(一)预算法制化 一些研究夸大,我国当前的预算改革还只停留在加强对预算的内部行政控制阶段,还没有进进到预算的法制化程度。我国要建立起现代
(一)预算法制化
一些研究夸大,我国当前的预算改革还只停留在加强对预算的内部行政控制阶段,还没有进进到预算的法制化程度。我国要建立起现代公共预算制度,需完成从行政控制到法制化,从法制化到***化的过程,终极实现对预算的***控制。【11】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与政府公共预算制度的关系,构建科学公道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体系、确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运作、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法治化的理论基础和条件。【12】
(二)税法的路径
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应当高度重视税法的发展路径。一些研究夸大,贫富失衡的社会必须内生衡平的法律机理予以回应,作为转移支付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享的税法,其调节功能的非均衡构造和回应只有在特定的本土制度资源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以税负的实质性公平原则契合现实的不平衡状态,方能达到共富***的理想目标。【13】固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权因应社会需求不断膨胀,从而引发“福利法治国危机”。中国在单位型福利模式的政策指引下,税权也严重失范,只不过其题目更多地存在于公共支出柔性强、结构不公道等方面。固然中西都面临着税权的有效规范与控制题目,但方法却是迥异的:西方欲通过控税实现福利国改造中国则应以控税的方式探求适合自己的福利模式。【14】
重视纳税人意识,有助于促进税法的公道运行。有研究以为,纳税人意识作为公***识的基础,是一个纳税人与政府双向的全方位概念,是纳税人通过向政府让渡部分财富,要求国家提供公***品的权利实现和权力服务的思想体系,展现着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政府的权力与义务互动的复杂关系。【15】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在税收基本理论的研究中,还有观点提出应当建立征税行为无因性理论,由于有助于诠释财税法与私法调整的协调题目。当事人的行为或其经济结果只要满足税法规定的征税要素,就应当纳税,而不论该行为的私法效力如何。【16】
关于三大类税收实体法,有研究针对2007年起国家将在中部六省的指定地区和特定行业比照适用东北振兴的增值税优惠政策这一题目提出,税收优惠措施将来可能成为国家用以推动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工具。【17】增值税往往以相应的合同为基础。在分析涉及第三人合同的增值税义务回属时,应恪守增值税法的一般回属规则,既尊重合同法,又要防止在纷繁的多方合同世界迷失。
针对企业团体的汇总纳税制度存在的题目,有研究从理论上提炼其特质,以为企业团体汇总纳税制度是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特殊制度,与通常的“独立——属地纳税制度”相比,该制度具有突出的特异性,其制度目标和税权配置都较为特殊,研究其与独立纳税制度的差别、与税法基本原则要求的差距,以及与转移定价、亏损结转制度的关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汇总纳税理论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18】有关所得税的比较法研究提出了一些值得未来改进中鉴戒的题目,比如鉴戒欧盟利息税指令的经验健全利息税协调制度。【19】鉴戒美国所得税偷税犯罪立法的经验完善我国偷税罪立法。【20】
有关证券税的属性与改革题目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留意。一些研究以为,我国证券税收应当适用当今世界从财政收进中心向宏观调控中心转变、从行为税中心向所得税中心转变。【21】为促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必要针对发起人转让资产、特殊目的机构和投资者三个阶段的税收制度设计分别遵循降低税收本钱、避免双重征税和投资者收益最大化的不同价值取向。【22】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项有关税收程序制度的研究提出,税收追征期是核定期间,追征期只是核定时效,对执行不生效力。追征期的起算日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确定。追征期无需中断,但可以中止。期限届满后,税收核定权尽对消灭。【23】
(三)侧重于区域经济协调的计划法研究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是计划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理解这一制度,有研究以为,在理论层面上,区域经济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包括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区域经济法的理论依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还有社会责任本位理论、平衡协调理论和“两手”协同并用理论等经济法具体理论。区域经济法框架体系应当包括主体制度、市场规制法制度、调控法制度和责任制度。【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