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财务治理探讨务管理毕业(2)
2015-12-05 01:20
导读:二、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财务治理面临的挑战 1.融资困难,活动资金不足 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相对滞后。据《产经新闻》2004年9月4日报道,1997年~2002年,
二、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财务治理面临的挑战
1.融资困难,活动资金不足
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相对滞后。据《产经新闻》2004年9月4日报道,1997年~2002年,我国民营企业自筹资金比重由33.1%上升为42.7%,贷款资金由38.9%下降为22.6%。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IFC)曾在中国做过问卷调查,30%的大型私营企业以为,金融题目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题目,40%的民营企业以为融资困难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治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信贷标准。二是体制上的原因,民营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间隔,银企联系不强,使民营企业获得贷款困难。三是金融企业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审查、发放信贷时也更为谨慎,一旦民营企业陷进经营困难,银行就很难收回贷款。
2.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使财务治理举步艰难
有些民营企业以为现金越多越好,致使大量现金未参加周转,有的是资金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而使企业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进财务困境。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摧收措施,应收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很多民营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不少民营企业治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治理不到位,出了题目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分析以上原因,最重要的是由于企业上层领导财务治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在思想上没有真正理解财务治理对做大做强一个企业所起到的作用,没有将财务治理纳进企业治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治理观念,使财务治理失往了它在企业治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举步艰难。
3.治理模式疆化,治理观念陈旧
民营企业典型的治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同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治理带来负面影响,民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财务治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熟悉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治理混乱,财务监核不严,会计职员独船难行,想规范治理很难。大部分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分,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外,有些企业没有将财务治理纳进企业治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治理观念,多数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本钱、机会本钱等科学治理的概念,由于治理模式疆化,治理观念陈旧,使财务治理黯然失色,失往了它在企业治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金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财务治理策略
1.树立“过冬”的意识
一定要深刻熟悉到任何市场都会有冬天,任何行业都会有冬天。冬天不是意外,而是常态。没有金融危机,也会有其它危机。企业都是在冬天中接受洗礼并逐渐长大。经济冬天已经是企业不可躲避的题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以及解决呢?首先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信心是关键,有信心才能聚集人气。坚定信心是应对当前
世界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在摸爬滚打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民营企业,应当依然坚持自身特点:开拓、创新、坚韧、吃苦、灵活,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靠信心度过难关。
企业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财务治理的核心是资金治理。在目前企业遭遇“冷冬”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树立“过冬”的意识,确立财务治理在企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治理猜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假如企业能以财务治理为核心,控制住资金、本钱、利润,也就即是捉住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 2.加强企业本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