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人民币升值后,导致进口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价格下降,往往使我国居民对国产同类产品的需求下降,进而导致国内消费品价格下降。 但是,目前我国的进口接近半数属于来料加工和来料装配贸易。这些进口品价格下降不会带动国内产品价格的普遍下降,且近年来大部分初级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美元单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993~2000年,中国进口价格总指数上升了19%,其中制成品上升20%,初级产品上升16%。 尽管如此,人民币升值,对国产同类型产品产生的影响也会使国内企业的风险加大。因为汇率的变动引起进口材料、外销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必然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长期看,国内进口的增大,扩大了国际商品的需求,也有利于国际商品的上涨,而国际商品的价格上涨又会使国内商品价格向国际商品价格靠拢,从而最终带来国内商品价格的上涨,在消除短期通货膨胀后,可能会引起通货紧缩,不利我国经济发展。
人民币升值,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可能。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可能。假如,人民币对美圆的汇率升值10%,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问题。一方面,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本国货币汇率变动会通过资本转移和对外贸易影响本国的外汇储备。此外,储备货币汇率不稳会影响和削弱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国际金融学原理告诉我们,汇率对外汇储备起决定性作用,外汇储备的增减是汇率变动的结果,币值的低估或高估则通过引起贸易收支的变化最终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减。我国外汇储备之所以不断增长,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汇率低估带来了贸易上的相对优势。但需要说明的是,长期顺差、过多的外汇储备也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第一,促使人民币发行量增加,从而加重已经出现的通货膨胀;第二,长期贸易顺差加重本已过多的外汇储备,不利于资金充分运用;第三,当储备货币(如美元)发生贬值时,也会使我国蒙受巨大的损失。此外,由此引发的国际关系紧张也不可忽视。
2. 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减低中国企业的利润,增大就业压力。众所周知,保持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和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主要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大目标远未实现。在贸易平衡方面,由于长期以来过于片面地强调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连年较为明显的顺差。而在就业方面,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超过了4%,失业总人数已近1千万人。如果再加上规模庞大的农村转移人口和城镇隐性失业人员,就业压力将十分沉重。
一般来说,人民币升值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就业: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汇率的调整将引起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对进出口额产生影响。此外,汇率的波动还通过对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影响,继而波及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带动就业扩大的最基本动力。目前,我国净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35%,而一旦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过快导致出口的迅速下降,必将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就业增长形成负面影响;再从微观层面来看,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业的负面影响较大,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五大非农行业和农业。据有关部门的研究,人民币升值5%-10%,将导致350万非农产业工人失业,影响上千万农民就业。人民币升值过快还将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削弱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这都是可能降低经济增长和遏制就业增加的潜在隐患。因此,如何协调人民币升值和扩大就业之间矛盾,就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一种“两难选择”。
四、对策
(一)采取多种措施逐步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多个方面,而出口的快速增长、资本流入、外汇储备迅速增加,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从对外贸易入手,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较为不易。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我们应该更多地重视内需,要逐步减轻经济增长对外需的过度依赖,改变长期坚持的鼓励出口战略,比如说降低出口退税比例,减少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等等。不过,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中,对美顺差最大,来自于美国的压力也最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对外贸易地理结构来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针对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压力,在继续鼓励外资流入的同时,我们的企业可以适度考虑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他国市场。针对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可以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其增长速度。另外,也可以推行QDII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渐近式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打下基础。
(二)在全球化背景下权衡人民币升值问题,渐进式调整汇率水平
经济基本面的调整往往是缓慢渐进的过程。与此相对应,汇率的调整也应当采取缓慢渐进的形式。渐进式调整风险小,也最有效率。日本两次在美国压力下匆忙大幅调整日元汇率,国内投资一下子找不到出路,结果大量涌向资本市场,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应该引以为戒。在人民币未来的继续升值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广场协议”那样的大幅度汇率调整极为重要。但是,在世界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一国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下降,是大势所趋,国外对人民币升值所施加的压力,我们也难以置之不理。与其被动升值,还不如主动应对。我们首先要努力做到不要签订类似“广场协议”式的被动性国际性协议。同时,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比如说逐步扩大汇率波动的区间,对人民币汇率适时做出适度的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我们要认识到,成功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稳定、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产业间的平衡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都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而这一点,有待于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升值预期。
(三)减轻本币升值对通货紧缩的影响
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是基于巨大的升值压力,我们必须对其可能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从长期趋势来看本币升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就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验来看,日元的升值导致了日本的物价的整体下跌,所以说看本币升值对物价的影响不能只看眼前,而要着眼于长期,着眼于对未来物价的影响,对长远的整体经济的影响。那种认为人民币升值可能抑制当前通货膨胀趋势的观点,短期来看也许可行,长期来看,还可能进一步形成通货紧缩趋势,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对于治理潜在的通货膨胀问题,不能轻易使用汇率手段。而且,还要采取有力措施防范未来人民币升值后可能形成的通货紧缩趋势。同时,在未来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要及时关注国内货币政策与汇率稳定之间的关系,通过内外政策的协调来减轻汇率升值后可能出现的物价波动所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