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研究

2013-04-29 01:14
导读: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毕业论文,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研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随着世贸组织的推动和经

  【摘要】:

  随着世贸组织的推动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被逐步削弱,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国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使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本文从分析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及条件入手,逐步探析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从而进一步阐述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环境保护、突破对策

  【正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曾经作为世界各国保护本国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的关税壁垒越来越失去往日的辉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亦面临被逐步削弱,但是,各国在这汹涌的贸易一体化浪潮前,并没有束手就范,而是使用了一种更有力的市场保护武器——绿色贸易壁垒。①目前,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建立了绿色贸易壁垒,有效地保护了本国市场,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不平等的贸易关系,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合法的绿色壁垒正呈不断加强的趋势,这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严峻的挑战。

  一、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其原因

  国际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关税壁垒是国际贸易中最古老的政策,长期以来,它一直是各国最主要的国际贸易政策之一。随着世贸组织的推动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适应贸易自由化的要求,关税壁垒逐渐消失,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亦被逐步削弱,而具鲜明时代特征的绿色贸易壁垒却开始兴起,并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国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使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它主要通过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规定等来实施。有些规定十分复杂,而且经常变化,往往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从而起到限制外国产品进口的作用。

  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初衷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为解决环境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诸多措施,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将环境与贸易直接挂钩,通过限制乃至禁止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服务、技术等的贸易,希望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由于破坏生态环境而引起的自然灾害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人们理性的表现。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世贸组织的宗旨在于促进贸易的自由化,消除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乌拉圭回合谈判②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进一步降低,并在近20个产品部门实行了零关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也将逐步被拆除。因而,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政府对贸易的干预不断加深,当某些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企业,以环境保护为名,在贸易规范中设置种种苛刻要求,以阻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时,于是,各种新的贸易壁垒应运而生,贸易与环境的结合便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其实质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

  (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条件

  全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压力促使人们愈来愈关注国际贸易领域的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贸易规则,一方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可能形成绿色贸易壁垒的渊源,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于国际协议、法规、技术、公约、制度所派生出来的不合理的环境标准及其环境保护措施。

  1、国际贸易协议中有关环境的条款。关贸总协定(GATT)、WTO以及相关贸易协议中的环境条款本身并非绿色贸易壁垒,但其中一些条款相对模糊的界定的确使某些发达国家为树立绿色贸易壁垒找到了借口,而当因此发生贸易纠纷时,进口国也容易从GATT或WTO有关自由贸易原则中寻求法律上的支持,因此,逐步完善这些环境条款是国际贸易协议应该努力的方向。北美自由贸易协定③(NAFTA)虽是区域性贸易规范,却是兼顾环境保护与贸易发展的典范,该协约充分考虑到贸易中的环境因素,并给予各种国际性环境公约以优先执行权,因而执行中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

  2、国际环境公约。国际环境公约一般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国际环境问题如热带雨林、生物物种、大气变化等提出的。目前,我国已经缔约或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主要包括:国际捕鲸管制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经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等。④国际环境公约乃是多国协商的结果,是基于国际原则的环境规定,它确立了公认的绿色条例,有效地阻止了各种危害环境的行为。它作为绿化国际贸易的特别规定,本质上不是绿色贸易壁垒。

  但是,由于国际环境公约的制定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其条款规定是基于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水平,反映的是发达国家的环境利益,因此必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因而可能成为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另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履约能力的差异,某些公约的实行往往会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如蒙特利尔议定书限制、禁用的消耗臭氧层化学品虽然不多,但都是基本化学品种,从而影响到上万种化学原料和制成品的生产和使用。尽管公约对发展中国家的禁用期限宽限了十几年,但发达国家的先期运行成为事实上的绿色贸易壁垒,这对发展中国家冲击很大。⑤因此,为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国际环境公约的制定应该在履约时间、条件等方面向发展中国家合理倾斜,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顺利过渡。

  3、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保护全球环境,消除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发展,针对全球工业企业、商业、政府、非盈利团体和其他用户而制定的,是继ISO9000后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帮助企业自觉地实现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支持环境保护和预防污染,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ISO14000是个庞大的标准系统,从14001到14100共100个标准号,由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行为评价标准、环境审核标准、环境标志等多部分组成。⑥

上一篇: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策浅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