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1)(8)
2013-09-16 01:13
导读:(二)、不仅如此,汉语文化传统的特异符号——书写方文字——还要求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有一个文字学的策略。汉语文化书写文字的独立性与忧位性日
(二)、不仅如此,汉语文化传统的特异符号——书写方文字——还要求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有一个文字学的策略。汉语文化书写文字的独立性与忧位性日益引起世界学界的普遍关注,其符号体系中图象、声音、书写迹象之间的特异关系拒绝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分封与宰制,此种符号不依赖现场的言语主体,超脱了现时语境,字形优于语音而存在,形象优于话语的意义,自然生命的表现优于思想逻辑形式。不同于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书写不是声音的记号,也不负载唯一至上的意义 ,从而摆脱了文学的附属地位和奴隶处境而进入了反逻各斯的流浪和反理性的漫游:如诗如梦,空灵飘逸,差异变易,歧异无穷,裂变,播化,嫁接,流射,蔓延……。汉语文化文字是一部无始无终,普遍未分的“心灵书写”、“世界书写”、“生命书写”即“原始书写”的至圣之书。语言文字这般特异性为文化批评暗示了一种“开出原道”的文字学策略,并将引起更深远的文化转型:断送平均化、圆融的思想模型,中止伪价值语义的毒化,粉碎保守值负载和存在规范,化解“天人合一”的愚“灭人欲”的野蛮、“人为中心”的先验幻象。文学的策略是美学与文化批评无限超越的根证和永恒救赎的活力泉源。书写——无止境的与裂变,“世界的存在是为了圣书的完成”。
共8页: 8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