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刑事政策”应当是什么?——刑事政策概念解(6)

2017-10-25 03:08
导读:3. 科学精神。夸大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和预防犯罪是现代科学的刑事政策区别于古典刑事政策的一个关键点。可以说,科学精神是现代的科学刑事政策

  3. 科学精神。夸大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和预防犯罪是现代科学的刑事政策区别于古典刑事政策的一个关键点。可以说,科学精神是现代的科学刑事政策的本质规定。假如说古典刑事政策所依凭的是理性人假设和抽象思辨,现代的科学刑事政策所依凭的则是犯罪学以及其他人文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假如说古典刑事政策夸大的是通过适用刑罚而实现对犯罪行为的正当报应或者威慑,现代的科学刑事政策则夸大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预防犯罪和帮助犯罪行为人复回社会。毫无疑问,犯罪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不仅为现代的科学刑事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而且为刑事政策注进了科学精神。日本学者大谷实正确地指出:“有关犯罪原因的研究在进进20世纪后半叶之后,依托社会学、犯罪精神病学、犯罪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微观分析,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这种犯罪原因相对应,科学的犯罪预防对策的研究逐渐占据了刑事政策的中心地位,可以这样说,现在的研究也仍处在其延长线上”。(23) 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说得也很明白,他以为,要想有效地与犯罪作斗争,必须从内在原因上对犯罪进行科学的研究。他在指出18世纪古典刑事政策的错误时说:“这时的18世纪的刑事政策的一个错误是,它的引以为自豪的体系缺乏坚实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广义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有效方法(统计)之后,才可能有此等坚实的基础。那种陈旧的、唯理论的刑事政策方向在边沁的著作中寿终正寝了”。(24) 当然,需要指明的是,刑事政策不仅需要科学精神,而且需要法治精神和人性主义精神——前文对此已经有所说明。不过,法治精神和人性主义精神是古典刑事政策和现代的科学刑事政策所共同具有的精神,而科学精神则是现代的科学刑事政策独具的品格,因此,构成现代科学刑事政策区别于古典刑事政策的典型特征的,是科学精神,而非法治精神和人性主义精神。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 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刑事政策的固有品格。这里所说的批判是指对刑法以及社会公共政策的批判。批判意味着审阅和检讨,审阅和检讨是为了改革和超越。批判不是无故的指责和盲目的否定,而是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往熟悉、分析和验证现行刑法以及现行社会公共政策的利弊得失。因此,批判精神与科学精神是相一致的。古典刑事政策也曾经被赋予批判性,但是由于它被束缚在刑法框架之内,因而它对现行刑法的批判实际上无从实现。现代的科学刑事政策由于建立在犯罪学等科学的基础之上,超越刑法并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批判性格。刑事政策对刑法以及社会公共政策的批判是刑事政策对处理和预防犯罪实践具有指引作用的具体体现。
  5. 公共选择。现代的科学刑事政策夸大犯罪现象是国家与市民社会共同的敌人,反犯罪斗争是一种社会公共事务,作为反犯罪策略的刑事政策本身则是国家与市民社会做出的公共选择。基于这种理念而展开的反犯罪斗争,以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为双重主体,其具体行动内容则包括了政治国家对社会的组织治理和市民社会的自我治理这两大方面。作为刑事政策内容的国家治理属于国家政治活动的组成部分,我国有的学者将刑事政策解释为“刑事政治”,它所依凭的是执政党和政府制定的关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规划以及作为国家机器的***、监狱、法庭等,用社会学术语说,依此展开的国家治理属于正式社会控制。作为刑事政策内容的市民社会自我治理是民间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家庭、社区、村落等非正式群体以及公民个人的自我组织和自我防卫,它所依凭的主要是伦理道德、传统习俗、村规民约等“社会资本”以及诸如社区联防、邻里相助等民间气力,用社会学术语说,依此展开的市民社会自我治理属于非正式社会控制。在现代化进程日渐加快确当今社会,一方面是国家机器愈来愈强大,另一方面却是它在犯罪预防的控制方面的作用日渐递减;与此相对应,则是道德传统等“社会资本”的大量流失和非正式社会控制日渐弱化。在这种背景下,犯罪率上升乃是一种必然。事实证实,在预防和控制犯罪活动中,国家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国家的正式控制必须与市民社会的非正式控制相配合,并取得彼此间的相对平衡。现代的科学刑事政策的主体不应当只是国家,应是多元的。
上一篇:反歧视纳进民法?律毕业论文 下一篇:WTO与中国企业的法律应对律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