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定与刑事证实关系之分析
2017-11-28 01:46
导读:法律论文毕业论文,推定与刑事证实关系之分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推定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中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题目。目前国
推定是近年来我国
法学研究中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题目。目前国内外有关推定的研究成果众多,然而这些成果都未能打破罗森贝克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发出的谶语:“没有哪个学说会像推定学说这样,对推定的概念十分混乱。可以肯定地说,迄今为止人们还不能成功地阐明推定的概念。”⑴的确,目前我国学界对于推定的概念题目并没有形成同一的熟悉,各种观点之间分歧较大,并因此而导致在推定的性质、范围、效力、作用等方面众说纷纭。对这些基本题目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推定研究的深进,特别是在推定与刑事证实的关系题目上,除了有学者泛泛地提出“推定转移了证实责任,降低了证实标准”之外,至今未见有专门、系统的论述,本文拟从推定的这些基本题目出发,对推定与刑事证实的关系作一番疏通。 一、推定概念的界定
尽管学界关于推定的概念没有形成同一的熟悉,但在推定涉及两个事实即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方面上基本能够达成共叫。比如,有的学者以为:“所谓推定,是指借助于某一确定事实A,而公道地推断出另一相关事实B存在的(或不存在)的假定。”⑵有的学者以为:“所谓推定,乃指由法律规定或者由法院按照经验法则,从已知的条件事实推断未知的结果事实存在,并答应当事人举证推翻的一种证据法则。”⑶还有的学者以为:“推定是指通过对基础事实与未知事实之间常态联系的肯定来认定事实的特殊方法。”⑷上述有关推定概念的共同之处均在于熟悉到推定涉及两类事实之间的关系,但分歧在于:第一,推定所涉及的两类事实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推断、推论还是直接认定?第二,这两类事实之间的推断、推论抑或认定关系的依据究竟是法律规定还是经验法则,抑或二者均具?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推定不同于刑事证实中的推断或推论。推断或推论是指依据一定的证据对待证的案件事实是否存在做出判定,其所遵循的从证据到事实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于推定中的从基础事实到推定事实的思维模式:前者需遵循经验法则和逻辑法则,运用回纳法,从已知的证据事实推理得出待证事实,后者则不存在这样的推理过程,只要基础事实得到证实,推定事实就被视为得到证实,并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不是推理关系,而是直接认定关系。⑸当然,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推定关系,与它们之间存在着符合经验法则的常态联系不无关系,但这种常态联系并非推定存在的唯一根据,推定的设立除了要考虑两种事实之间的常态联系之外,更是基于一定的刑事政策考量,从而体现着设立者的刑事法律价值观念和一定时期内的价值选择。
推定作为一种特殊的案件事实认定机制,其在刑事司法中的价值在于通过降低某些案件的证实难度,从而达到对某一类或某几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难以通过证据加以证实的行为进行认定并对被告人予以定罪量刑的效果。因此,推定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定罪机制,其一旦被适用,必然不利于刑事被告人。从这一点来看,作为被告人利益保护机制的无罪推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推定。由于推定的确立和适用必然不利于刑事被告人,其与无罪推定原则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故应当严格予以限制。根据法律保存原则,凡涉及到可能剥夺或限制公民自由、财产权利的事项,必须由法律进行规定。推定的设立和适用固然并不必然导致被告人被定罪和科刑,但却会将被告人陷于这种危险之中,故也应当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司法职员不能根据经验法则任意创设和使用推定。所以我国很多学者以为的推定既包括法律上的推定,也包括事实上的推定,或者说既包括立法推定,也包括司法推定(或称审判上的推定)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会导致推定的滥用和对被告人权利的任意侵犯。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推定的概念应界定为:为解决证实上的困难,由法律明确规定的,通过对基础事实的证实从而达到认定推定事实效果的一种案件事实认定机制。推定是一项立法技术,而非司法技术,是立法者在总结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基于一定的刑事政策考量和诉讼价值选择而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这种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只要基础事实得到证实且被告人的反驳未能达到法律的要求,裁判者必须认定推定事实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