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冯友兰《A TAOIST CLASSIC CHUANG-TZU》,北京,外文出版社1991年版
[2]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72页
[3] 色诺芬《回忆录》第3卷第9节,转引自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第31-32页
[4] 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重印本
[5] 转引自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8页
[6] 参见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812页
[7] 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亚里士多德著,吴树彭译《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重印本
[9] 这里所谓“人伦”,不是指那种广义上的人际关系,而是特指狭义的家庭伦理。这反映了中西哲人对伦理问题的不同致思方向及其特点。参见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61至168页。
[10]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1] [德]马克斯·韦伯著,冯克利译《学术与政治》,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版,第114页
[12] [美]利奥·斯特劳斯等著,李天然等译《政治哲学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56页
[13] 甚至说过:“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庄子·大宗师》)这说明了两者(即内圣、真人与外王、君主)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巨大差异,乃至尖锐对立。使人深叹!
[14] [英]波普尔著,陆衡等译《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4页
[15]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289页
[16] 汤一介《论儒家的境界观》,载《北京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
[17] 刘泽华《中国的王权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128页
[18] [英]厄奈斯特·巴克著,卢华萍译《希腊政治理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91-492页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