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容提要 :“教”并不是明治以后日本儒学发展(5)

2013-05-06 01:56
导读:[25] 同上,第48页。 [26] 同上,第65页。 [27] 同上,第106-107页。 [28] 同上,第74页。 [29] 服部宇之吉《孔子教大义》,富山房,1939年,第118-119页。 [30] 同上

[25] 同上,第48页。

[26] 同上,第65页。

[27] 同上,第106-107页。

[28] 同上,第74页。

[29] 服部宇之吉《孔子教大义》,富山房,1939年,第118-119页。

[30] 同上,第119-120页。

[31] 同上,第75-76页。

[32]《理想を論じ日本弘道会支会に望む》,《弘道》302号,1917年5月。

[33]《戦後の道徳問題》,《弘道》308号,1917年11月。他认为主义以所有人的平等自由为根据,但如果这不以所有的人的人格完善为前提,那么所谓平等实际上就是不平等。对人格卑劣和人格高尚的人全然平等相待,他认为就是不平等。而真正的自由也出自完善的人格。真正的平等和自由都是以人格的完全实现为前提的。

[34]《科学と道徳》,《弘道》314号,1918年5月。

[35]《世界の大勢と国民の覚悟》,《弘道》351号,1921年6月。

[36]《大和民族の使命》,《弘道》461号,1930年1月。

[37]《挙国一致と至誠》,《斯文》第19编第10号,1937年10月。

[38]《国体の尊厳》,《弘道》304号,1917年7月。

[39] 同前《戦後の道徳問題》。

[40] 《支那における道徳の危機》(1912年10月21日孔子诞辰会上的讲演),《东亚研究》第2卷第11号,1912年12月。收入其《支那研究》(京文社,1916年初版,1926年增订版)一书。

[41] 同上,《支那研究》(增订),第253页。

[42] 同前《孔子教大义》,第5页。

[43] 同上,第8页。

[44] 同上,第16页眉注。同前《孔子及孔子教》一书中《春秋公羊学と孔子》一文批评近代公羊学者假孔子的权威而为革命寻找道德根据。该书第332-349页。

[45] 同前《孔子教大义》,第28-30页。对民国初的孔子教与日本的孔子教的关系,也有人认为“在对孔子教的见解以及实行宣传的方法等方面虽然与吾人的意见未必一致,至于其最大的目的则可以说是同一的。”(小柳司气太《支那の国民道德》,《斯文》第4编第5号,1922年10月)

[46]《孔子教に関する支那人の誣妄を辯ズ》,《东亚研究》第3卷第10号,1914年2月。见《孔子及孔子教》,第366-367页。

[47] 同前《孔子教大义》,第1-5页。

[48] 同前《孔子及孔子教》,第41页。

[49] 同前《孔子及孔子教》,第202页。同前《孔子教大义》第二章“原始儒教与孔子教”中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两者的区别,第一,原始儒学中所谓道有从天道方面来立论也有从人道方面来立论,孔子教所谓道乃是人之道(之道则是天道)。第二,原始儒学中的礼有自律说和他律说,孔子取其自律说(墨子取其他律说)。第三,原始儒学中含有许多宗教的因素,孔子则将其改造为伦理性的。第四,原始儒学中德治主义和法制主义并存,孔子教的政治思想则为德治主义。第30-98页。

[50]《改订东洋伦理纲要》,京文社,1926年,第132-133页。

[51] 同前《戦後の道徳問題》。

[52] 同前《国体の尊厳》。

[53] 同前《改订东洋伦理纲要》,第136-137页。

[54] 同上,第138页。

[55] 同前《支那の国民性と思想》,第101-102页。

[56] 同前《国体の尊厳》一文认为,尧舜时代倡导的天命为原始的天命,此时天命归于一人,改正了的天命成立于周初,天命归于一家。

[57] 同前《孔子及孔子教》,第248-261页。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也”为第一义的天命,是自觉的、进取的。第二义的天命乃是以尽人事为前提,遇与不遇则安于天命,不怨天尤人。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上一篇:胡塞尔始终是一个描述性的家,在他一生的哲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