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一、20世纪西方:时空与的统一 20世纪西方美学,(3)

2013-08-20 01:03
导读:两面美学主要是从与古典的三面美学对比来看的。从词汇来看,两比三少,似乎更简单了,但是20世纪西方美学不同于古典美学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流派众多

两面美学主要是从与古典的三面美学对比来看的。从词汇来看,两比三少,似乎更简单了,但是20世纪西方美学不同于古典美学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流派众多。在古典美学中,如果要看出流派,只能用两种大的框架,一是时代,二是国别,就时代说,有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在近代以后,才有了以国别标志的性的差异,于是有英国美学、法国美学、德国美学------而20世纪的美学主要就表现为流派。从心理学诸流派开始,各种美学流派就纷纷涌出。因此,不是把美学归为几面,而怎样划分流派,如何理顺各流派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梳理20世纪西方美学最为重要的关键所在。如果说,古典美学主要呈现为时代美学和国别美学,那么20世纪美学则表现为流派美学。对20世纪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众多的流派,可以归纳为如下的几个巨流:
一,学美学。包括实验心美学、思辨心理学美学(距离说、内摹仿说、移情说、直觉说等等)、精神分析美学、格式塔美学------这些学派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美学问题看成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并且是通过心理学研究而予以理解和把握的问题。
二,分析美学。包括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分析美学和以后期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美学。前者从概念与世界的对应性来清洗美学理论中混入的无意义的非理论,后者以用法即意义的语境原则来研究如何使美学话语与现实进行真正的对话。
三,自然主义美学。它包括自然主义美学、实用主义美学和新自然主义美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作任何先验的预设和绝对的划分,而从所有的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经验现象中来概括人类的审美规律。
四,形式/结构美学。它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捷克结构主义、法国结构主义、符号学,法国和美国的解构主义。这些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从客观世界的形式结构来研究美学问题(恰与心理学美学站在对立的立场),它们或从外在找出形式,或从深层探询结构,有的认为寻找深层结构是第一重要的,有的又认为深层结构根本不存在。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五,现象学美学。它包括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这些流派都是从直接面对事物本身这一现象学“本质直观”出发来看待审美问题的。只是按照各自流派自身的特性,对这一基点有不同的理解,又从中引出不同的理论体系罢了。
六,西方美学。它包括以卢卡奇为代表的前期西马美学,以法兰克富学派为代表的中期西马美学和以詹姆逊和伊格尔顿为代表的后期西马美学。前者是从一种整体性对审美的的批判,中者是以一种反总体性哲学对后审美文化的批判,后者是从一种全球语境对西方主导审美话语的批判。
七,新神学美学。它包括一切从现代神学和后现代神学的原则出发来研究审美现象的论著。马利坦是一种神学美学,巴尔塔萨对神学美学的体系化作出了贡献,从思维模式上说,海德格尔也具有很强的神学美学神韵。新神学美学总是要把审美现象与那隐匿起来的上帝联系起来,使审美走向一种终极关怀的显启。
八,后殖义美学,它包括一切从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关系为基础进而深入到西方与非西方的关系来考察美学现象的论著,赛义德、斯皮娃、霍米-巴巴是其主要代表。后殖民美学第一次从东西方的关系来思考美学问题,使后现代美学全球化化了。
如果说,古典美学三面都是由美的本质来统帅,从而显出了一元论的特点,那么20世纪美学八大巨流,在失去了美的本质的领导后,各有自己的出发点和运思方式,从而显出了多元化的风格。这种多元,是没有统一逻辑的多元,是无法通约的多元。
我们把八大流派称为美学流派,是因为我们在写美学史,但它们自己并不一定会这么称自己。比如,我们凭什么把结构主义说成是美学?凭什么把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研究说成是美学?因此,我们怎样能证明我们把握了八大巨流,就把握住了美学?这样,要理解各流派与美学的关系,必须先理解20世纪西方由美的本质消失而来的另一重要现象。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这一重要现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大量可以被美学史家归入美学的著作究其本意并非为美学而作,这一现象本是各非的普遍现象(比如在中国,《文心雕龙》《书谱》《林泉高致》被称为美学),也是西方古典文化中存在的现象(如《诗学》《十书》《拉奥孔》被称为美学著作),但这一现象在20世纪特别明显,这一倾向的进一步发展,就造就了第二方面,这就是1960年代进入后现代以来,美学体系性著作的实质性消失。就是一些看起来象是具有体系性的著作,如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1960)、阿多诺《美学理论》(1970),巴尔塔萨《荣耀:神学美学》(1961-69),细而察之,不但不是体系性著作,而且可以说是一种反体系的著作。自柏拉图以来,从美学角度写的体系性的美学著作,本就是西方美学的显著标志。20世纪头50年现代美学在努力重建美学时,也在力图而且确实在1950年代推出了自己具有代表性的体系性著作,如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1953),符号学美学家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1953),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的《走向科学的美学》(1956),格式塔美学家阿恩海姆《与视知觉》(1954)……而一旦体系性的著作消失之后,西方美学就给人以零落之景象。但是,从体系性著作的消失和美学不以美学的形式出现只是20世纪西方美学只是一个方面,是从的延续性方面,如果从另一个方面,从美学一词的使用率看,西方美学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充满勃勃生机。在1960年以来的西方人文科学文献中,无论你读那一方面的著作,哲学的、历史的、宗教的、的、的、建筑的、生活的,无论是这一学派的,还是那一学派的……随时都有“美学”一词蹦将出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杰姆逊说,他要建立一种关于第三世界文学的认知性美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后殖民理论代表赛义德在其著作中,一再将“美学”与、军事、等概念并列;并时常说,他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的。
在1990年代出的宗教概论中,这样写道:希腊人对人类的贡献是哲学与美学;
在新近出版的《视觉文化读本》的三篇导言里,第三篇就是以“美学”为标题的;
英国美学学会的刊物《美学杂志》和美国美学学会的刊物《美学与艺术批评》仍在一期一期的出版,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美学学会定期召开学术会议……
因此,20世纪的西方美学,消失或隐匿的只是“美的本质”,而不是“美”这一词汇,1960年代以来,零落的只是美学的体系性著作的出现率,而不是美学一词的出现率,一旦我们从美与美的本质,美学一词与美学著作这二者关系来看待问题,就能理会出20世纪美学与古典美学的根本差异。
上一篇:摘要:美是贯穿于电视节目始终的元素,而能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