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纪西方:时空与的统一 20世纪西方美学,(4)
2013-08-20 01:03
导读:这个差异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在全环球化的进一步交往中,西方美学向非西方美学的靠拢。 在世界各文化中,每一文化都有美,都有美字,都有关于美
这个差异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在全环球化的进一步交往中,西方美学向非西方美学的靠拢。
在世界各文化中,每一文化都有美,都有美字,都有关于美的言论和论及美的文字,但只有西方形成了美学,因此可以说,西方是有美有学的美学,各非西方文化是有美无学的美学。这正如只有西方文化形成了焦点透视的绘画,而各非西方文化都是散点透视的绘画一样。随着现代社会在西方兴起和向全球扩张,把世界各种文化都带进了统一的世界史,西方文化要面对的是各个文化的统一性和互通性问题。20世纪的西方美学,特别是196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没有体系性的美学著作,只见美学一词的四处游走,到处泛化,这正是各非西方文化美学自古以来的存在方式。从这一角度看,西方美学正好把自己摆到了一个与各非西方文化的美学更能相互理解,更易相互汇通的位置上。在这一意义上看20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的演进,难道不可以将之视为世界本体结构的变化,西方中心的消解,具有全球化新观念重构在美学上的反映?
20世纪西方美学的演进走向与各非西方文化美学的相似,是与西方古典美学比较而言的。把20世纪西方美学与各非西方文化的美学相比较,二者又有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各非西方文化,由于从未有过西方式的美学,也就是说,是有美无学的美学,因此,是“美”字到处出现;西方由于是有美有学的美学,从而是“美学”一字到处出现。二:正因为非西方文化是有美无学,因此“美”的到处出现,是与不可言说的文化的大美相关联,很难看出其具体的运行结构,以中国为例,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收集了中国文化“美”字的各种用法,及可以训为“美”的字。仅看看“美”的用法: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一,饮食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类:美食、美味、美洒、香美……所有吃的都可以为美。
二,器物类:美物、美金、美剑、美珠、美玉、美珥、美衣、美锦、美裘、车之美、车服之美、车席之美、纤美、黼黻之美……
三,物类:丹漆雕几之美、宫室之美、台之美……
四,动植物类:角之美、羽之美、翼之美、枝叶之美、柯之美、(马)艺之美、美木、草木之美、瓜之美、美禾、美麦、谷之美、种之美、稼之美……
五,天地山川类:美景、天地之美、山林川谷之美、山川之美,土地人物之美、丘壑之美、林壑之美、泉石之美、壤地之美、肥美、美田、美池、清夜之美……
六,类:美政、美治、美化、风俗之美、美俗、美日、美官、百官之美、匹夫之美……
七,人物自然性:美女、美人、美妾、美男、美少年……。
八,人物性:清雅之美、奇逸之美、美士、美贤、才之美、美才、美材、性质之美、美质、聪明之美、人智之美、才艺之美、学之美、御马之美、书之美……
九,类:人情之美、身心之美、心之美、宽容之美……
十,业绩类:祖先之美、功之美、名誉之美、声美、美名、美号、美称、美名、虚妄之美、行义之美、行之美、美行、继好息民之美、刊刻之美、美谈、美事、美选、志节之美、九德之美、内美、义之美、和之美……
十一,类:先君之法之美、至美之道、先王之道之美……
十二,类:美言、言之美、语之美、美说、说之美、美话、诗之美、赋之美、雅颂之美、文之美、文翰之美、辞之美丽、词之美……
十三,类:响美、哗嚣之美、美音、美声、击筑之美、曲之美、歌之美、讴之美、舞之美……
由上可见,“美”字的出现,并不是路径的表征。对非的美学也不能以“美”的出现与集合来进行。而西方由于有过美学,从而每当“美学”一字出现的时候,却总是美学的一种逻辑显现。根据西方的美学传统,可以知道,“美学”一字的使用,是与如下的逻辑惯例相关联的。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按照美学的定义之一,美学是与感性事物相关的,因此,凡是谈到感性事物,都可以使用美学一词,在本雅明的著述中,可以看到什么“政治的美学化”,什么“日常生活的美学显现”,等等。在本雅明所论述的文化现象中,你再也找不到比用“美学”一词更恰当、更传神的词汇了。
二:按照西方美学传统,的目的就是追求美,因此,所有关于艺术的理论都可以说成是美学。虽然现代以来,没有一个美的本质去统帅各门艺术,但各门艺术的理论话语还是可以自称或被称为美学。例如,接受美学,本来是一个纯的理论,但是却自称为接受美学,无人异议。巴尔特、托多罗夫、惹内特、格雷马斯等人将结构主义理论运用于文学,他们自己不称自己的研究为美学,但有的研究著作将之命名为“结构主义美学”,被研究者无异议,读者也无异议。由于有西方的传统惯例,任何读者一看到这些词,都能够由言入意,心领神会,无须解释。
三:按照西方传统,真善美是把握世界的大类,与真相关的是
逻辑学(知识、理性),与善对应的是伦(、意志),与美关涉的是美学(情感、感性),鲍姆加登就是以这一思路建立美学的,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强化,构成了西方理论话语的三大划分惯例,我们看到,理论家们在并列大类的时候,会用什么“理论的、实践的、美学的”这样的词汇。在哈贝马斯的话语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使用。
四:在西方的学术话语中,美学是一个大概念,虽然要界定清晰较为困难,但它的概括性在很多时候却比用其它词汇更有效。在萨伊德的著作中,常将美学一词与政治、、等词并列,去描述西方对东方的侵略和影响。他的“美学”一词既指艺术作品,还包括游记,通迅报道、
日记、杂感等与感性感受相关的东西。这里美学一词具有其它任何词汇都难以替代的好处。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因此,而今西方,美学一词虽然到处游走,但又有理可依。虽然有理可依,但又难以成学。因此,而今西方,美学呈出一种奇怪的现象:美学,作为词汇到处存在,繁荣昌盛,作为学科,却呈显凋零。我们基本看不到美学,而又处处都看到美学。
以上的外貌构成了我们理解和把握20世纪西方美学的基本方式:一,从“美”和“美学”一词的用法中去体会西方对美学的深层理解。二,从古典美学三面中尚存的两面去组织关于这两面的著作,三,从古典美学所划定的相关美学题域的去把握各流派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第一和第二点都可以在第三点中体现出来,因此,20世纪西方美学主要以把握各流派的方式进行,在对流派的梳理中把第一和第二点呈现出来。
;
三、20世纪西方美学的行进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