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一、20世纪西方:时空与的统一 20世纪西方美学,(5)

2013-08-20 01:03
导读:摩尔的《 伦理学 原理》在1900年出版是很有意思的,它既有整个分析的背景,又预兆了维特根斯坦的出现,显出了20世纪美学从一开始就决心直面美的本质

摩尔的《伦理学原理》在1900年出版是很有意思的,它既有整个分析的背景,又预兆了维特根斯坦的出现,显出了20世纪美学从一开始就决心直面美的本质问题,并彻底解决它。虽然分析美学自认为解决了美的本质问题,其实它仅是从西方知识论的角度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看到各大流派都从方法论上或明或隐疑着美的本质,构成了20世纪西方美学不谈美的本质的大局,但这类质疑直今还没有取得超越知识论的成就。因此,虽然这一问题从世纪初就显出声势,但基本并未构成一个时空集中的现象。从总的势头看,1900年到1915年是心理的时代。这时期的美学在美的客观本质失落后,想在审美心理中重建基础,纷纷探索人如何通过一种心理手段使对象成为审美对象的。距离论、孤立论、直觉论、内摹仿论、移情论、抽象论等多种理论是审美心理时代的硕果。当这块土地被精耕细作,再难提高产量之后,1915-1950,美学的主潮就从转为艺术形式的时代。艺术的本质是追求美。美的本质消散之后,人们便在艺术形式上去建立艺术的本体。以俄国形式主义、英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为主流的形式派一心要说明的是,形式如何从自身生成为审美对象的。审美心理的时代和艺术形式的时代是古典美学三面中美的本质一面消失之后,其余两面在新朝代的发展,它们各自从自己的领域去填补美的本质的空缺。对审美心理时代的各派来说,是,美即美感;对艺术形式的各派来说,是形式即本体。不从其“破”而从其“立”来说,都是一个重建中心的工作。而这个重建又是建立在美学原有的丰厚土壤上的,从美学的角度,很容易认出其时代的标志意义。但把眼光放宽一点,1900-1950是旧的美学完全破灭,人们纷纷寻找新的支点的时代,学说迭起,流派繁多,在各自根据自己的背景、气质、方式进行多途径的探索中,从四个主要流派产生了四个对美学具有重要影响的范畴,即形式主义的“形式”,表现主义的“表现”,精神分析的“隐喻”和存在主义“荒诞”。从这四个范畴,可以看到20世纪美学的四个基本方面和四个基本层次。从这四个范畴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的矛盾,还可以体会到20世纪美学何以从前期向后期的转化,因此,这四个范畴可以说是一种形成20世纪前期美学的基本结构。它使20世纪的前期美学从这四个流派向其它流派扩散。也使其它流派向这四个流派汇聚。在这一基础之上,1950-1960是20世纪美学重建体系的时代,各家各派(如自然主义美学、格式塔美学、象征符号美学、原型论美学、现象学美学等)都想在自己所寻得的基点上,建立完整的美学体系,也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和弗莱《批评的解剖》。如果把这一时期的成果与古典美学的典范作一比较,那么,《审美经验现象学》相当于康德《判断力批判》,而《情感与形式》加上《批评的解剖》相当于黑格尔《美学》。从20世纪始,西方的思想模式表现为一种与古典不同的深度模式,其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典型代表,先有弗洛伊德的无意识与意识,后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存在者。无意识和存在是根本性,决定着意识和存在者,但又是不能用来说清楚的,因此有弗洛伊德对隐喻的重新解释,有海德格尔对古典定义形式的批判。1960年代结构主义兴起,用语言和言语复现了与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相同的深度模式,但却用明晰的语言讲清楚了与无意识和存在同质的语言是什么,从而也讲清楚了作为深层结构的语言与作为表层现象的言语是怎样一种关系。这样,现代思想取得了一种明晰的而且是科学的理论表述,可以说,结构主义是现代思想基本结构的最后完成。因此,结构主义成为了现代思想的顶峰。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由此,可以说,从20世纪初到1960年代是西方的现代时期,这个时期纷繁复杂的各种流派所展现和言说的美学现象,可由五个方面或层次或场极予以一种整体把握,一是美的本质被否定,二是美学两面(和)的新变,三是四大范畴(形式、表现、隐喻、荒诞)结构的形成,四是由三本著作代表的美学体系实绩,五是现代思想结构(无意识/意识,存在/存在者,语言/言语)的完成。
然而,1960年代既是现代思想和现代美学的顶峰,又是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1960)代表了现象学的后现代转向,阿多诺《否定的辨证法》(1966)象征了西方的的后现代转向,拉康在1966主持讲习所所作的一系讲演及德勒兹和卡塔里合著的《反俄狄甫斯情结》显示了精神分析的后现代转向,德里达1967年发表的《语言文字学》《与差异》《声音与现象》标志了结构主义的后现代转向。这四大西方思潮的转向共汇一种后现代突如其来的洪涛。1960年代以后,尽管结构主义转成符号学而继续向各领域推进,但是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已成定局。
要对现代美学作一总的概括,可以分为如下四期:一,滥觞期(1850-1900),这是现代美学的开创期和处于支流时期;二,发展期(1900-1950)这是现代美学成为主流时期,也是现代美学范畴结构的形成期;三,顶峰期(1950-1960),这时现代美学完成了自己的体系构造;完成/转折期(1960-1970),这时既结构主义兴起大盛,完成了现代思想的结构模式,同时又是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时期。前面说过,1960年代以后,也就是进入后现代以后,西方美学表现为体系性著作的消失和美学一词的兴盛相对照,因此,对后现代的美学把握,也同样要以流派作为基本框架,首先有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标志了西方思想从现代向后现代转折。被学术史家认为后现代的主要代表,德里达、福柯、波德里拉、德鲁兹,都是由后结构中出来的。它们的思想构成了1960年代以来美学思想重要的一翼.。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然后有后现代流派的出现,虽然后结构已经运用后现代的方法并彰显了后现代的思想,但它们并没有运用后现代这一词汇。这里的后现代流派是指专用后现代词汇来讲述后现代思想的那些代表人物,主要是利奥塔、后期的波德里亚、詹姆逊。后现代派可以姑称其为小后现代,与作为一个时代称谓的大后现代派形成对照。如果说,后结构代表了西方思想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那么,后现代流派则使后现代思想普遍化了。
法兰构富美学也在后现代中得到彰显。法兰克富学派对卢卡奇的总体性的否定,已经意味着西马要走向后现代思维。在1940年代去世的本雅明,被认为是后现代先驱之一。马尔库塞对后的批判,阿多诺对总体的否定,都闪耀着后现代精神。
解释学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既是现象学的后现代转向,也是旧解释学的后现代转向,还是美学主潮自19世纪以来从作者中心到20世纪上半期的作品中心到1960年代以后的读者中心的转向。
上一篇:摘要:美是贯穿于电视节目始终的元素,而能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