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近代以来,西方的激进派及其弟子都认为,宗教(6)

2013-10-30 01:21
导读:中外文化的个体观不同。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关注的重点是个人的幸福,而其终极关切是死亡。西方 心理学 家认为,个人下意识(本能)中最关

中外文化的个体观不同。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关注的重点是个人的幸福,而其终极关切是死亡。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个人下意识(本能)中最关怀和害怕的是死亡。对死亡的恐惧深深的支配着人的心灵。逃避死亡或征服死亡成为西方文化、西人心理的核心问题,成为他们的终极关切。

正如南怀瑾先生所揭示的,死的神秘是宗教的基础之一。死和生一样,是大自然的一个奥秘。在人生旅途中。死是最后一个环节,谁也无法逃脱这个环节。然而这个环节似乎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死生有命”。(《论语、颜渊》)“不知将白首,何处入黄泉?”这“命”是什么?“黄泉”又在哪里?是无常?是无奈?难道真有一种在冥冥之中安排着一切、摆布着一切的神秘力量?如果人类不能对这些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明确答复,当人们不能把死神的缰绳牵在自己手里,宗教的说明即使未必是最好,起码也是容易为广大群众接爱的。耶教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人生的目的既个人得到救赎,达到可以永生的天国。既不为前辈的行为负责,也不必为子女操心。宗教以精神生活为主,只追求个人解脱,追求生命的永恒,超越生命的时空局限和个体局限。宗教之不死重在灵魂。灵魂与肉体分离,肉体死亡,灵魂到另一个世界(彼岸、天堂)去延伸生命。这既与科学冲突,又和现实不合,还是对现实人生的否定。“西方文化,基督教、天主教,《旧约》《新约》里头,伊斯兰教的经典里头,乃至佛教的经典里头也一样,一切宗教只讲有关死的事,都鼓励在家不要怕死。”“一切宗教都是站在死的一头看人生,所以看人生都是悲观的,看世界也是悲惨的”。

宗教,在弘扬自己的同时,应该全面客观系统地他种文化、学说和宗教,不仅不反对,而且鼓励、支持民众,包括自己的信徒去信奉他种文化、学说和宗教。这是吸取各种优秀文化成果,综合创新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综合创新人类未来文化的过程。儒学和孔教无所谓,当然也无从追求自身的利益。只要能丰富和完善人性,就一视同仁地欢迎。如果各种学说都能在弘扬自己的同时促进他种学说的发展,而不像以前那样相互攻讦,互为水火,都不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是上层维护其既得利益),则受益的将是全人类。其实,只要是科学的学说,真正的宗教,归根结蒂都是人道主义的,都能促进人性的实现和社会的进步,都可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即使和儒学、孔教观点对立者,也可以在人道的基础上相反相成。随着人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异化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将逐渐淡化,以至最终消失。剩下的只是人的本质的纯化和升华。人们的欲求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因为向上性和为公性能和谐均衡的发展,而更专心致志地为不断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而事半功倍地积极进取。那里再无单一的,独尊的学说、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或统治思想。人类将最终综合创新出完美而又丰富多彩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和理想的思维方式──全面深刻而又各具特色的人道主义体系。今天的所谓儒家文化圈、西方文化带、伊斯兰文化区的界限迟早要消失。每个地区、国家、民族都有各种学说、宗教平等友好相处。信仰成为纯粹个人的事。信奉基督教的总统任命佛教徒做总理,总理又选儒家做教育部长,而议长可能就是位虔诚的穆斯林。即使家庭成员也是各有所宗。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多民族家庭哺育健康的混血后代一样,文化的交融塑造完美的人性和人格。谁掌握的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种类越多,内容越丰富,谁的人格发展就越丰满,越高大。这很可能是未来衡量人的价值和境界的主要标准。这个消除意识形态分歧的过程已经开始。

今天整个人类从整体上说已经走到了一个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都已经初步具备开创人类新纪元的,又适逢世纪之交和千年之始,只要人们能转换观念,改弦易辙,综合各种文化,学说和宗教的成果,创新出人类新文化,整个人类就可进入“理想国”或“大同世界”了。这对每个民族,每种文化、学说和宗教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看哪个民族,哪种文化,学说和宗教,能彻底抛弃民族利己主义、文化本位主义、宗教蒙昧主义;能以我为主,综合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创新出民族的新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为参与共同创造人类新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上一篇:【摘要】东方的孔子和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是世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