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祁克果思想的主导背景是要在启蒙以来(5)
2014-02-27 01:13
导读:第三节 对“个体问题”的生存论阐释 以生存论为特点的存在论的发展,重新把个体问题纳入到我们的视野, 并且为我们进一步趋近个体问题提供了新的角
第三节 对“个体问题”的生存论阐释
以生存论为特点的存在论的发展,重新把个体问题纳入到我们的视野, 并且为我们进一步趋近个体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 从而使个体问题以更明确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新进路的一个重要开创者就是祁克果。
我们已经看到, 祁克果思想的主旨是要在自启蒙以来的人文思想氛围中重新思索基督教对于人的意义。 他因此突出地遭遇到与思辩哲学以及他所处的基督教世界的冲突。作为与当时黑格尔系统化思辩哲学的反动, 他对基督教的思索是从生存角度切入的:基督信仰与其说是一个思想或信念的体系,不如说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或过程。 从这个角度祁克果看他所生存的世界, 他发现他所处的生活世界是一个整体化或观念化了的基督教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公众原则占居着支配性地位, 每个人都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基督徒或个体的人,然而实际却并非如此。对祁克果来说, 人并非凭遗传天生就是一个基督徒,也不仅仅因为被所处群体(国家教会)认同而拥有这一身份。 他认为自己全部著作的核心问题就是这个问题:人如何成为一个基督徒,成为一个基督徒的意味所在。 而这个问题在他看来,与人如何成为单个的人是同一个问题。这个“单个的人”(den Enkelte,英译 the single individual 或 that individual)对祁克果而言,不同于日常意义上的个人(individ,即individual),它既具有存在论上的含义, 同时也是基督教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单个的人--从基督教的观点看,这是个决定性的范畴,对基督教的未来也将会成为决定性的”。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最后,对于上述区别的含义,我们不仅可以从克里马库斯这里, 也可以从祁克果在其他地方的论述对其给予更进一步的。实际上, 这个区别的含义可以追溯到康德,祁克果是借着谢林更加明确了这种区别。康德所划定的界线表明,对于“物自体”, 人们不能对其给予经验性的认识。而理性对其的认识因此会出现二律背反。这个“物自体”从某种角度说,也就是精神的“自身”。 理性只能在伦理的领域与“自身”形成一种实践性的关系。黑格尔对康德所可能表现出的不可知论具有高度的警觉。 他坚持思想与存在的同一,因此了纯粹思想的观念。在承认矛盾的前提下, 越过了康德所划定的界线。在祁克果看来,如果把这种界线之外的领域理解为个人生存的领域,那么, 它就在思辩逻辑的体系之外,甚至也在任何的之外。 人们无法借助任何的逻辑推演(或辩证逻辑),及现成的客观知识进入到其中。我们上面已经看到,在祁氏看来, 这样做的只能是给人带来“自欺”。就是在这个意义上, 克里马库斯批评黑格尔的体系不利于有责任的个人的伦理生活。按照祁克果的观点, 人只能借助伦理-宗教的辩证法进到个人或自己的生存世界之中。和康德不同的是, 个人借助这种伦理-宗教的辩证法可以达到自己的认识,这里并不存在不可知论的。但这个过程同时是个别性的, 完全不同于黑格尔体系中具有普遍性的绝对理念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