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思想可以分为三(4)

2014-04-07 01:15
导读:其次是政治压力:2004年10月26日,《新周报》创立。创立群体力求将其办为“具有时代和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新闻大报”⒅它以超越巅峰时期的南方周末作为

  其次是政治压力:2004年10月26日,《新周报》创立。创立群体力求将其办为“具有时代和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新闻大报”⒅它以超越巅峰时期的南方周末作为自己的目标,因而在话语选择上倾向于揭露性与爆炸性的新闻,“南师大女生陪舞案”、“女播音员猝死案”等报道为其迅速打开市场,挑战南方周末的口号也为其吸引了诸多关注。但是,过多地关注负面新闻以扩大发行量的做法以及“长期在制外漂荡,游走于江湖,形成了一种‘边缘心态’⒆”使这份报纸在2005年3月15日正式停刊。

  再次是文化心理上的矛盾:2002年起,《南方周末》新任主编向熹重新定位受众群体,“6000000知识型读者”成为其目标受众群,因为他们能影响我们的时代。《南方周末》的启蒙传统开始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某些孜孜不倦的政治理想,将大众话语由传统党报的枯燥乏味引至一个新鲜的框架,成功地进行着对读者的议程设置。但正因为如此,《南方周末》被异化为“一个道德的化身,一个媒体的圣经,一份右派的报纸,一个政治的评判符号⒇”。这种脱离其本意的评判使其被体制与受众双方所误解,反而使自身陷入孤立状态。

  在这样一场寻求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嘈杂盛宴上,自由主义与新左派在中国自由主义问题上的分歧并没有掩盖住其在媒介话语范式上体现出的内在一致。⑧那些基本价值和主要关切并没有背离自由主义或当时主要关切为问题取向的论者所以被指称为和自由主义相对立的“新左派”,乃是因为他们的论点被认为或直接或间接地对90年代初中期的中国自由主义状态构成了批评与挑战,而非其当时基本价值立场和主要关切背离了自由主义或不能有机整合进自由主义。(21)而此时媒介话语范式却拥有惊人的一致——媒体均认同人文关怀的取向,尽管不同的媒体表现方式是多元的,尽管不同的媒体在世俗化与精英化方面有着相悖的理念。

  五

  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从三角张力的笼罩开始,直至寻求人文精神的突破,再至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争战,均隐喻在经济发展范式之中。而媒介话语在重重范式之中所坚持的人文寻求取向,既令人欣慰,又为媒介话语的发展提出反思:

  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20世纪初的文人论政还是稍后的政治家办报,其坚持理念的出发点是中国文化知识分子“士大夫”式的责任感,这份责任植根于我们的民族传统与民族文化中。但是,外来理念的冲击要求一个公民社会的建成与完善,这就不仅仅要依靠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心,还需要公民对权力与权利意识的重新认识与使用。知识分子,传媒人所担负的角色不再仅仅具有启蒙意义。譬如报纸,其话语范式不能局限于新闻的再现,其工具职能的浮现会打破教化职能一分天下的局面。所以,人文精神内核仍在,但是知识分子这个主体的自我定位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清高族群,这种身份与职能的转变,对于统一理念下的思潮的不同表现形式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从空间的角度看,我国地域的特点决定了媒介话语范式在空间上发展的不统一。这就造成了曾经的《南方周末》一纸风行,但是同期其他报纸望洋兴叹的局面,诚然,当时的广东拥有较为开放的舆论环境,而即便如此,《南方周末》也不能摆脱其《北方周末》的戏谑称号。空间不统一,发展方向不统一,使得理论上处于不同时期的媒介话语范式表现在同一时间段。诚然相对先进的范式会对其他范式起到借鉴模式的作用,但是,这也容易造成当年《新民晚报》模式泛滥的局面,影响传媒自身的发展。

  戴维·阿什德(David L.Altheide)说过,在我们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生活内容是被程序化了而不是被生活着,被记录着而不是被记忆着,被搜寻着而不是被理解着。(22)在如此被动的时代中寻找思想光芒的指引永远是一项令人充满欣喜的挑战,我们期待知识界新一轮的拥抱。

  [参考文献]

  ⑴⑵⑸林同奇 文,周勤 译《25年来思想论域之演变1978-2003》。广州,《书城》,2004年第11期。

  ⑶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传媒与都市艺术》,转引自《传媒话语生产与控制》,蔡敏,《现代传播》,2002年第6期。

  ⑷转引自蔡敏《传媒话语生产与控制》。

  ⑹陆晔,《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新闻学研究》2002年第4期。

  ⑺黄旦《8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媒的基本走向》,《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3期。

  ⑻朱光烈《从直播到电话参与:中国新闻改革的传播学道路》,《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

  ⑼洪兵《〈南方周末〉创始人左方访谈》,“媒中媒”网站。

  ⑽⒄(21)方沂《当代中国思想论争的历史品格与知识品格》,《书城》2004年第11期。

  ⑾⑿陶东风,《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http://www.cctv.com/tvguide/tvcomment/tyzj/zjwz/623_2.shtml。

  ⒀⒂江艺平《南方周末》1998年末献辞。

  ⒁江艺平《南方周末》2002年元旦献辞。

  ⒃陈晓明:《人文关怀:一种知识与叙事》,《上海文论》,1994年第5期。

  ⒅《新周报》2004.10.26发刊词。

  ⒆冯小平,2004年9月7日在 《新周报》采编人员培训大会上的演讲:《〈新周报〉人的新闻寻求与办报的政治分寸》。

  ⒇许南欣,高磊《〈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向熹采访录》。

  (22)戴维·阿什德(David L.Altheide)《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序言2页。华夏出版社2003。

  [参考资料]

  [1]胡银根,《人文精神涵义等若干问题研究》。《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9月。

  [2]吴炫,王干,费振钟,王彬彬,《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读书》(1994)之“人文寻思录之三”)。

  [3]时统宇,《电视传播不能弱化人文精神》,《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网站:http://www.zjol.com.cn

  [4]方汉奇 主编,《世界新闻传播1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5](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6]刘悦笛,《“人文精神”论争再思录》。

  [附注]

  ①范式,是指对经验和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展现(Snow,1983),转引自戴维·阿什德(David L.Altheide)《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10页。

  ②这涉及到主流媒体选择的问题。喻国明在《解析传媒变局》中提到所谓主流媒体的条件:1,从传播规模上看,它必须具有相当的社会接触规模和人群覆盖密度;2,从传播内容上看,它一定是社会运行的“守望者”,舆论监督的执行者,它一定是靠“硬”新闻作为其第一卖点的,它的主打内容是回答社会现实发展的“基本问题单”上的问题的;3,从传播效果上看,它所亲和和影响的应该是社会行动能力强的人群,即主流人群的思想观念和意志行为。本文认为,在特定时期内,中国的主流媒体不一定具有权威性,这种在某种政治意味上的特意回避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主流媒体在主流人群中的认同度,所以本文个案的选择上采取主流与权威二者综合考虑的形式,下文中,《南方周末》的个案选择乃至《人民日报》在某些场合的缺席即为基于此种考虑。

上一篇:[摘 要]特定的主义和特定的主体,是构成马克思 下一篇:孔子道德哲学的内在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