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及死亡的超越(4)
2014-12-05 01:38
导读:动物不自觉"生",故而只能在生理性需求的驱策下被动地活着,但它们因此 而免去了死亡的恐惧问题;人类自觉到"生",故而能运用自我的智能与体能去改
动物不自觉"生",故而只能在生理性需求的驱策下被动地活着,但它们因此
而免去了死亡的恐惧问题;人类自觉到"生",故而能运用自我的智能与体能去改
变外在的环境,从而能够主动地生活,但却因此同时自觉到了死,品尝到了痛苦的
死亡恐惧。可见,造物主是仁慈的、公平的,人类虽然有了比动物多出的"生"的
欢欣,可却要饱尝动物没有的"死"的悲伤。然则,这一人生最大最深刻的痛苦,
却也使人类能够走上寻求超越死亡之路,并因此而更显露出自身的伟大。
人类寻找超越死亡的方法和途径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走了无数的弯
路,甚至付出了许多生命与血汗的代价。比如,中国古代的方士们、道士们,认为
人们可以通过服用某种药物(如外丹),或者经过某种身体的锻练(如内丹),便
可达到肉身成仙,永生不死。为了验证这一观念,也为了真正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人投入了无数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做,可是,除了许多人因
此而丧命之外,所有的努力均告失败。此外,中外历史上的许多帝王想尽了一切的
办法,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来解决尸体防腐的问题,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保存
完好的尸体并不能如愿以偿地复活。所以,企图从物理的角度,通过一些实际的操
作来使我们人的肉身长生不老是一定会失败的。
一切人类历史上超越死亡的尝试都证明,肉身不朽决无可能。因此,我们只能
另辟途径,从精神之途去求得对死亡的超越。
人之精神与肉体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人的肉体之身是一种实在之物,它只能占
有一定的空间,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之内;而人之精神虽然是人之肉体的一种派生物,
但它却能够不受肉体的束缚,既可游于无限的空间,又可回溯和前行于无穷的时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它是一种真正的具有超越性的东西。精神的这种特殊性,使其可以担负起超越死亡
的重任。
精神虽然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却可以形成一种凝结物,它就是关系。
人们通过语言将自己的观念、思想、意识等精神性的东西传达给对方,从而与之建
立起了人际的关系。自我的精神传达给对方越多,则所建构的关系就越紧密;同理,
他人的精神性的东西也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与自己发生着联系,我们接受得越多,则
与之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这样,人与人之间便建立起了由各式各样的内蕴精神质所组成的关系。一般而
言,人们既离不开对物质的摄取以维持身体的存在;同时,人们也离不开精神性的
关系,它是人维持一个人的存在的根本。离开了精神性的关系,人也许还活着,但
却不是作为人而活,只是作为一个物而存在着。
弄明白了精神的特质,以及其与人的存在的复杂关系,我们便可进而求得超越
死亡的途径和方法了。
人的肉身当然会死,而人的精神性的关系却可永存,这是精神可以超越死亡的
第一个方面。当一个人与他人、与许多的人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关系时,他的肉体虽
然经过一定的时间会必然地死去,可这些关系却保持了下来,它超越了个体生命的
限囿,通过与他人相系的精神性的纽带而超越了死亡,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下去。
很显然,这种精神性的关系对死亡的超越与人们在世间建立的关系之亲密程度
成正比。一个人在世间与他人建立的关系越紧密,其精神性的超越死亡就越持久;
一个人在世间与越多的人建立的关系越深,则其精神性超越死亡也就越广泛。可见,
人们从精神关系的方面想超越死亡也不是永恒的。人们若想更长久的超越死亡,更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广泛地超越死亡,就必须在活着时以一种好的人生观与人生态度去与各种人相交往。
不仅要与亲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而且应该与其他的人也保持良好的交往。在人世
间的关系越多越深,也就意味着你超越死亡的追求越成功。
人的肉身当然会死,而人的创造物却可永存,这是精神可以超越死亡的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