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死及死亡的超越(5)

2014-12-05 01:38
导读:方面。与人无关的物那就只是一个自然物,但若加进了人的智慧与主观的意识,则 就成了一个人的创造物。它实际上就是注入了人之精神的物,是人的意

方面。与人无关的物那就只是一个自然物,但若加进了人的智慧与主观的意识,则
就成了一个人的创造物。它实际上就是注入了人之精神的物,是人的意识的结晶,
此时,这个物就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了,它具有了某种价值,使社会或一些人愿意
去欣赏、保存。比如那些不朽的画作,撼人心魂的音乐,伟大的科学发明,等等。
创造了这些物的主人,由于将自己的精神和意识贯进了其中而得以使生命永存。
很自然的,人在创造物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心血越多,则创造出的
物就越有价值,因此它在世间就会保存得越久,那么,人们通过将精神贯注在创造
物之上而达到的对死亡的超越就越有效,相反,则对死亡的超越就十分有限。

对死亡超越的追求对人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人生的定位、人生意义的确
立、生活的追求目标,等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没有对死亡超越的追求者,
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容易沦入无所事事,或无所不为,或无所用心的状态;而有着对
死亡超越的企盼者,则在自我的生活中目标坚定,行为规范,有所作为。因此,当
我们从死亡的恐惧中摆脱出来,并意识到了死亡也有它的意义与价值之后,我们就
必须树立超越死亡的追求,这不仅仅可能使我们经过努力真的达到了对死亡的超越,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将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方向,内蕴更为丰富,生活步入辉煌。


主要参考文献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美)米奇·阿尔博姆著,白裕承译
大块文化有限公司1998年版

《一起面对生死》,(日)山崎章郎著,林真美译
圆神出版社1995年版

《生死智慧》,郑晓江著,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国死亡智慧》,郑晓江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版


《生死两安》,郑晓江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论文出处(作者):
民本政治的新论证
西方思想史简论
上一篇:温州人的哲学理念(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