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哲学?(5)
2015-01-01 01:39
导读:"一个专门化中的所有文化科学研究,一旦它们通过提出特定的问题指向既定的材料,建立了它们的方法论原则,就会把加工材料看作目的的本身,而不是
"一个专门化中的所有文化科学研究,一旦它们通过提出特定的问题指向既定的材料,建立了它们的方法论原则,就会把加工材料看作目的的本身,而不是继续有意识地根据最终的价值观念来检查个别材料的认识价值,更没有始终意识到这种认识价值是植根于最终价值之中的。"○39这正是无视价值判断的后果之一,将手段目的化,将用来解释社会的科学方法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这一点表现在经济学上,便是数学的滥用。
经济学中引入数学方法本来是一场革命,而如今则成为人们厌恶经济学家的理由--经济学家用数学肢解社会。○40而经济学家们则沉浸于追求数学公式的完满所带来的荒诞的快乐之中不能自拔。越来越完美的数学运用意味着他们越来越远离社会。经济学似乎再也不能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来对待了--似乎有许多人正是如此愿望的。这里我们需要申明的是我们不反对数学方法,但我们明确反对沉迷于数学,并自认为做到了价值中立的科学分析而无视价值判断的作风。我们不反对利用数学公式,但鄙视对待数学公式目光短浅的作法:无视数学符号背后的意义。哈罗德中性和希克斯中性的差别难道仅仅在于A字母的位置不同吗?○41斯拉茨基替代与希克斯替代的区别难道仅仅在于购买力与效用的不同吗?○42只注重公式本身,淡漠公式背后的意义,进而淡漠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这正是经济学家遭到质疑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重申经济哲学的目的所在。数学工具本就是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手段--而且可以认为是相当好的手段--而引入经济学的,而经济学家却执迷于数学本身,乃至数学公式的推导似乎成了经济研究的主要目标。而真正的目的--对社会经济现象、经济制度的解释--却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上。如此,当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自己的模型时,人们却怀疑"这一公式似乎是用未证实的假定来解释一切令人感兴趣的问题"○43。因为,数学命题不表达思想。○44人们看不透那复杂的数学公式究竟想说明什么,在经济学家看来漂亮的数学模型对其他人却什么也不是。过分地追求模型的建构已经成为经济学家的弥诺陶洛斯(Minotaur)○45迷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得到的并非数学命题;或者说,我们数学命题只是为了从一些不属于数学的命题推论出另一些同样也不属于数学的命题。"○46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从数学的滥用我们便可以认识到,忽视了经济哲学、无视价值判断已经对经济学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我们面对现实,却缺乏对现实本身的理解;我们面对我们兴趣所指向的对象--其将成为我们特定的研究对象,却无视对象的特殊性;我们面对意欲的部分,却将其看作是现实的整体来对待。以偏概全,却认为如此才真正做到了客观、科学。经济学研究中这样的风气已经致使经济学研究的不科学。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结论是科学的,是正确无误的,是可以"证实"或不能"证伪"的。经济学家无休止地陷于这样的争论中。无视逻辑分析的前提,又怎么能妄言正确与否?更何况还想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只有了解了我们经济研究的出发点,再检验逻辑分析的正确性,最后才能得出结论:在何种条件下,这样的结论是科学的,因而对于符合这类情况的社会现实,这样的经济分析是有解释力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即便在这时,我们也不能下结论说,这样的结论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人们并不是在某些点上完全确实地知道真理。不是的。完全的确实性只是人们的态度问题"○47。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价值判断在对科学地进行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从而我们也证明了以处理价值判断为重要的经济哲学的必要性。但是,有人又会声称:如此说来,我们并没有无视价值判断,忽视经济哲学啊?虽然我们并不如此称呼其为经济哲学,但我们确实已经意识到了,所以经济学正在谋求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心--的合作,以处理这些问题。是的,我们的经济学家"不让从前门进入
政治学、
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的价值判断,却从后门进入了这些学科:这些价值判断来自被称为精神病理学的当代社会科学的附加物"○48。当哲学越来越走向"终结",而"思"之任务却始终无法确定时,这样类似的对经济哲学的误导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为了回到经济哲学的正确道路上来,我们求诸传统。